当前位置:主页 > 心情文案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3句精选】

2024-06-25 06:11心情文案5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爱国教育家顾炎武先生在1903年提出的口号。他提出,为了使中华文明再度崛起,必须弘扬学习精神,努力学习,让当时深受外来侵略和封建制度折磨的中国人民重拾信心,走上正确的发展道路。后来,这个口号得到广泛传播,引发了一场学习狂潮。

2、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3、“这个问题”指的是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把这个问题比喻成一团烈火说明少年周恩来的执着和热衷,想急于解决这个问题。周恩来时刻把祖国的振兴和人民的幸福作为己任,写出了少年周恩来的远大志向和为解决问题的急切心情。

4、到20世纪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成了中国爱国教育的核心理念,也成为了中国民族复兴运动的口号,代表了中国人民努力改变命运、奋勇前进的信心和决心。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激励中华儿女的励志名言,是1911年14岁的周恩来在回答老师提问时说出的。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1910年来到东北,先在铁岭上小学,后又转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1911年的一天,正在上课的魏校长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读书?

6、可以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少年时就读说的一句话,充分i说明了周恩来少年时志向远大,目标明确,最终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7、第二件事:少年周恩来刚到奉天,就听伯父叹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难以忘怀。

8、扩展资料:

9、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1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1、这篇课文写了少年时代的周恩来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可说理的事,从中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12、第四部分(第17自然段):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13、虽然进步刊物的思想侧重各有不同,但朴素爱国的道理是一脉相承的。周恩来的眼界随着阅读拓宽,思想得到升华,对事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所以,当其他同学还从未想过为什么要念书时,周恩来已经明确地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4、第二部分(第7~8自然段):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目睹一位中国妇女被洋人欺负,而围观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

15、第三件事:少年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见闻。

16、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写12岁的周恩来刚回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使他疑惑不解。

17、写的是少年耳闻目睹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18、它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好处是突出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9、课文中心思想为:

2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21、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22、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23、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2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5、“12岁”

2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从而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2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中国人在外国租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周围的人都敢怒不敢言,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等描写,细致地刻画了人物。

28、如“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这一个比喻句。

29、第一件事: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0、这篇文章中最重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31、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32、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33、“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34、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35、辛亥革命爆发后,周恩来带头剪去辫子,并接触进步书籍,他读光复会领袖章太炎的书和同盟会的杂志,读康有为、梁启超的文章。无论是章太炎难懂的古体文,还是梁启超的近体文,周恩来都认真阅读。

36、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总理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不仅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也是对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体现和拓展,是激励人们奋发努力、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

38、第三部分(第9~16自然段):写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9、“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要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增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为富国强民而不懈努力。

40、“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41、更多还原原文

42、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志向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立志就是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一生才有意义。

43、周恩来1910年,12岁的时候说的。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同伯父来到东北的沈阳,在当时的“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读书。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的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一次讲“立命”的修身课上,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同学回答:“为明理而读书!””这句誓言,百年以来,一直在中华学子之间流传,成为他们共同的一句座右铭。

标签:
返回列表

上一篇:母亲格言-通用132句

下一篇:没有了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43句精选】” 的相关文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好词好句【精选167句】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好词好句【精选167句】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好词好句 1、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 2、——日本谚语 3、——拉伯雷 4、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

海子 以梦为马 表达了什么情感

海子 以梦为马 表达了什么情感

海子 以梦为马 表达了什么情感 1、将自己骑着奔驰的骏马奔行天下作为梦境,随着风儿散落在天涯海角。意思为现实很局促无奈,...

顾拜旦被称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精选49句

顾拜旦被称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精选49句

顾拜旦被称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1、提出奥林匹克精神,创造奥林匹克宪章,创作奥林匹克会歌 2、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就是一...

名人的故事之抢夺泰剧21句

名人的故事之抢夺泰剧21句

名人的故事之抢夺泰剧 1、这部泰剧描绘了一个外貌出众但内心扭曲的女主角,她在追求自己的欲望和利益的过程中,不断伤害身边...

优选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61句】

优选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61句】

论语为政篇原文及翻译 1、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孔子说:“我...

以温暖为主题的名言警句75句精选

以温暖为主题的名言警句75句精选

以温暖为主题的名言警句 1、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2、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