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伤感文案 >

三国演义好段加赏析【78句文案】

2024-07-31 06:00伤感文案59

三国演义好段加赏析

1、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第七十六回)

2、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

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第六十回)

4、好词:亲密无间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关怀备至

5、评论:此段描写关羽土山约三事的故事,所谓人无信不立,这段注重表现了关羽忠义之气义薄云天

6、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第四十三回)

7、魏国灭掉蜀国后把蜀主刘禅安置在魏都洛阳,封为“安乐公”。一次,大将司马昭赐宴与刘禅,席间故意安排蜀地歌舞。刘禅身边的人尽皆悲伤,以为耻辱。惟独刘禅面带喜色。司马昭见此情景,就故意问他:“颇思蜀否?”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也。”他的行为连司马昭都感叹道:人只顾享乐,却如此无情的,没有比刘禅更严重的了。“乐不思蜀”此后成为成语,用来比喻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常用来讥讽那些忘本的人。

8、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也.

9、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第三十回)

10、由于徐庶的推荐,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第一次小僮说诸葛刚外出远游。第二次刘备只见到诸葛均,就留下一封信表达敬慕之情,然后冒雪回去。第三次恰好诸葛亮在午睡,刘备一直等到他睡醒更衣后才得以相见。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最终答应出山共图大业。“三顾茅庐”后来便用以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人家,有时也表示多次拜访才见到对方。

11、刘备长叹道:“我以前一直南征北战,长期身子不离马鞍,大腿上肥肉消散,精壮结实;到这里来后,很久没有骑马作战,闲居安逸,髀肉复生。一想起时光如水,日月蹉跎,人转眼就老了,而功名大业尚未建成,因此悲从中来。

12、操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关之如土鸡瓦犬尔。”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

13、这是诸葛亮在江东舌战群儒时,驳斥谋士严峻的话,是说严峻这些书生只会纸上谈兵,根本不能管理国家大事。这句话说出一个道理:有的封建文人认为自己读了几本圣贤之书就大有学问,不管干什么总要引经据典,理论上常讲得一套一套的,遇到实际问题根本无法解决。因此,人们把那些只知道夸夸其谈,却没有实际本领的人称为“慵儒”。治理国家非同寻常,按图索骥是万万不行的。建邦立业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和非凡的创造力,那些“寻章摘句”之说,哪里能解决这些重大的问题呢?圣明的诸葛亮道出了做事应注重探索而不能轻信教条的道理。

14、毛宗岗评:“千古盟书第一奇语。”

15、好谋无断,不足为虑。

16、三顾茅庐(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决策战长江孙氏报仇)

17、即使有上百只鹰、隼之类的鸟,也不如有一只鱼鹰。这是形容人才的难得。这是孔融夸奖祢衡的话:“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祢衡立朝,必有可观。”表现出孔融虚心的人格魅力。

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九十七回)

19、有人说:“每一本书,都象一盏奇特的灯,不过它照的不是黑夜,而是求知者的心灵.”而《三国演义》更是一盏灯,一盏明亮而永不熄灭的灯,它不仅照亮了我的心灵,更照亮了我的人生.

20、公沉吟曰:“汝说我有三罪,欲我如何?”辽曰:“今四面皆曹公之兵,兄若不降,则必死;徒死无益,不若且降曹公;却打听刘使君音信,如知何处,即往投之。一者可以保二夫人,二者不背桃园之约,三者可留有用之身:有此三便,兄宜详之。”公曰:“兄言三便,吾有三约。若丞相能从,我即当卸甲;如其不允,吾宁受三罪而死。”辽曰:“丞相宽洪大量,何所不容。愿闻三事。”公曰:“一者,吾与皇叔设誓,共扶汉室,吾今只降汉帝,不降曹操;二者,二嫂处请给皇叔俸禄养赡,一应上下人等,皆不许到门;三者,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三者缺一,断不肯降。

21、意思说,活的时候,得到了该得到的美名,死也有价值。这句话是作者引用后人之语。是在《徐母赞》里高度评价徐庶母亲的赞美辞。徐母虽是一介女流,生活清苦,但教子有方,以天下大义为重,她的精神为天下人传诵。

22、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第四十七回)

23、见善若惊,疾恶若仇。(第二十三回)

24、这是曹操让儿子曹彰率兵讨伐叛军,临行时对儿子说的话。告诫儿子:在家是父子关系,在朝为君臣关系,今天我如此训诫你,你我就不可以父子亲情处理事端,一切当以律法为标准,必须注意自律;遵循规章法制。话语中流露出对儿子的关心和爱护,表达了对儿子严格要求以承父业的深切愿望。威武中的柔情跃然纸上。

25、《三国演义》是一部内容丰富蕴涵深刻的小说,作者匠心独运,以生花妙笔勾勒出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借东风,长板桥等一系列生动的故事,为妇孺皆知.它妙趣横生的文字,以及驰骋于神出鬼没境界的畅快深深地打动了我,而它也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26、鞠躬:弯着身子。这里是谨慎勤勉的意思。瘁:劳累。这是诸葛亮《后出师表》中的话。意思是:我会不遗余力地贡献出我的全部精力,不辞劳苦,到死为止。诸葛亮的一生为主尽忠,兢兢业业。他不仅是上天的宠儿,更是智慧的化身,以至到现在人们仍然在咏诵着这句传世佳话,用这句名言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

27、关羽退到麦城,处境十分危险。孙权派诸葛瑾前来劝降。关羽听罢严肃地说:“铖若破,有死而已。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陨,名可垂于竹帛也。汝勿多言,速请出城,吾欲与孙权决一死战!”关羽的话表现了他大义凛然,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关羽最终被东吴所擒并杀害,他的死堪称英雄壮举。

28、自古骄兵多致败,从来轻敌少成功。(第六十九回)

29、刘备在樊城驻扎兵马,这时荆州刺史刘表对他很有礼貌,然而刘备不信任刘表。刘表曾经邀请刘备去赴宴,他手下蔡瑁等人想要乘机抓住刘备。刘备察觉到了,就假装去厕所,悄悄逃离了。他所骑的马名叫“的卢”。刘备骑着“的卢”逃走,溺水落进了城西的檀溪河里,出不来了。刘备着急地说:“的卢,的卢啊!今天很危险!(你)要努力啊!”“的卢”于是就一跃三丈,才得以过河。

30、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第五十三回)

三国演义好段加赏析

31、操曰:当日我与本初共同起兵之时本初曾问我曰:‘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我问之曰:‘本初意欲何为?’其答曰:‘我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我答曰:‘我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胜。’而今本初已亡不得不令人悲怆

32、这是孔融推荐祢衡去说服刘表时的话。意思为,见到善举就感到意外惊喜,对于恶入恶事,就像有深仇大恨一样憎恶。孔融这句话是指那些疾恶扬善,是非、爱憎分明的人。曹操准备派一人去招降刘表,荀攸推荐孔融担当此任,孔融却认为祢衡的才智高于自己,于是上表极力推荐他。在此孔融褒扬了祢衡的正直品格。

33、好谋无断,不足为虑。(第四回)

34、这是一句英雄扼腕的呐喊。孙权在赤壁之战大胜后,又去攻打合肥,被张辽大败。于是太史慈与部下戈定商量了一个主意,戈定趁乱混入曹军中,与张辽手下人一起趁黑刺杀张辽,成功后举火为暗号,再由太史慈攻入合肥城中。张辽抓到戈定后并未杀掉,遂将计就计,骗太史慈入城。太史慈见火起,以为内变成功,便杀入城中,却中了数箭。被陆逊等人救回后,不久便死。临终前他遗憾地大叫:“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指的是一个男子汉出生在乱世,应该建功立业,怎能就这样死了呢?壮志未酬身先死是多么遗憾呀!一位英雄的慷慨悲歌,读来令人深感沉重。

35、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第七十回)

36、举杯畅饮情何放,拔剑捐生悔已迟。(第十四回)

37、此间乐,不思蜀也。(第一百十九回)

38、骄兵,是指缺乏“知己知彼”的军事常识,故骄兵必败。军队一旦滋生骄傲情绪,就会轻敌,对敌我双方判断不明,高估自己,低估对方,这实质上是判断上的错误,更是一种麻痹思想,势必引起心理准备不足,降低了应变能力和防范能力,因而会导致失败。

39、《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40、我从书中学到了诸葛亮的智慧“智绝”.关羽的“义绝”.曹操的雄才大略,豪放.我最喜欢的文臣是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41、评论:此段描写曹操打败袁绍,祭奠袁绍时的感叹,表现了曹操有过人之能,袁绍以兵力强盛,地势优越而虎势天下,曹操却能任用天下的智能之士,用正道驾御他们,充分体现了曹操爱才,且智力过人的特点,也从而证明了曹操远胜他人

42、意思是,放下架子礼貌待人,吸引、招来德才兼备的人才。此话很有道理,人才的争夺是政治势力中最重要的斗争,谁有凝聚力,能够吸引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在扩充自己的实力、不断发展事业的同时,还要任人唯贤,善于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人召集到集团中来,并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才干。同时在选用人才的问题上,实际上也是两方面的问题,即你在选择别人时,别人也在选择你。尊重自己的部下,才会有更多的人才到你的身边努力地为你做事。

43、隳,毁坏。这是关羽劝慰兵败后的刘备的话。此话道理深刻,因为在战斗中,胜负并不能决定事业的成败,一时的不顺也不代表永久的跌倒,关键是不能因之而丧失创立大业的志气。如果由手暂时失败而丧失了信心,那么就会导致希望的破灭。

44、意思是说,对善于用计谋但缺乏果断的人,是不用担心的。作为掌管国家大事的权臣来说,不仅要工于心计、善于计谋,还要果断行事,如果遇事犹豫,不能决断,一旦丧失良机,那就后患无穷。董卓想废掉刘辩而立刘协为帝,对此专权唯袁绍敢站出来说话,他一气之下弃官而去。董卓问周毖、伍琼:“袁绍此去若何?”伍琼答曰:“袁绍好谋无断,不足为虑;诚不若加之一郡,以收民心。”董卓觉得有理,提拔袁绍为渤海太守。这句话警示后人要有勇有谋,当机立断。

45、意思是说,药虽苦口,但它有利于治病,直言劝告听着不顺耳,但它有利于为人处世。从事王累写了书面谏章,劝刘璋不要见刘备,以免被其所害。他说:“窃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眼,会盟于武关,为秦所困。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刘备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

46、评论:这段话描写关羽雄视天下的英雄气概,言语中带有讥讽之色,也带有好强的一面,以及刘备收降马超后关羽之其勇武过人欲何其比试也说明了这一点关羽雄霸天下武艺绝伦

47、盛情款待促膝谈心情深似海拔刀相助海誓山盟心心相印洗耳恭听虚怀若谷谨言慎行

48、席间,刘表对刘备说:“上次没有听贤弟的话(指刘备建议趁曹操在官渡与袁绍鏖战,起兵偷袭许昌),失去了一个好机会,真可惜!”刘备安慰地说:“如今天下分裂,天天有战事。上次失去机会,怎么知道今后不能再碰到呢!机会是没有尽头的。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后悔了。”两人交谈得很投机,又商量了以后的打算。过了一会儿,刘备起身上厕所,他摸了摸自已的髀发现上面的肉又长起来了,不禁掉下泪来。回到座上的时候,脸上还留着泪痕。刘表见了很奇怪,问他道:“贤弟这是怎么啦?”

49、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

50、意思是说,天下大事总的发展趋势是,分裂长久了就要走向统一,统一久了自然就要分裂。罗贯中用这句话拓展出《三国演义》这部长篇章回巨著。这是他对中国历史的一种总结,同时也反映出他的历史观。他认为天下的事物包括国家在内都会由分裂走向统一,然后再由统一走向分裂。他虽然承认历史是在运动的形态之中,可是他只将历史的发展看作是一个国家或区域的分合及政权的更替,这似乎不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只是以一些历史的表面现象来评价、归纳历史进程。当然,他的这种局限,毫不影响他在人们心中的思想光芒。

51、李贽评:“发愿先已不同。”

52、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第三十七回)

53、曾经为诗人笔下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自乐陶醉,为<归去来兮辞>词语中,那种漠然世俗,独善其身的意境感染,更为孔明<出师表>那种忠诚不渝,鞠躬尽瘁的精神感动

54、生得其名,死得其所。(三十七回)

55、顺我者生,逆我者死。(第三回)

56、三国演义好句及解析:

57、招贤纳士,屈己待人。(第八回)

58、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更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59、意思是:做事只图一时痛快,不顾后果,不为纪律所约束,是不能担负重任的。因为如果造成祸患无法补救,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句话告诫人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一失足成千古恨,

60、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三国演义好段加赏析

61、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62、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63、意思是说战争的胜负不因兵力的多寡而决定。缺少谋略,一意孤行,即使“兵强”,也会转强为弱;相反,远谋深算,能够充分把握机会,分化瓦解对方,也可以变“势弱”为“丘强”,最终取胜。此话是对曹操与袁绍官渡之战的一个总结性警句,虽短短一语,但揭示了一种军事思想,即军事谋略在战争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64、胜负兵家之常,何可自隳其志。(第三十一回)

65、意思是说:大丈夫在世,如果不能建功立业,不就如同没有思想的草木一样没有意义吗?这是著名的“苦肉计”中的一段话。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可苦与没有向曹操密献假投降书的人。黄盖推荐阚泽,阚泽欣然应诺,并说:“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不几与草木同腐乎?公既捐躯报国,泽又何惜微!”阚泽的话说明了一个男子建立功业的抱负和雄心壮志,并不惜生命的大无畏精神和英雄气概。

66、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

67、刘备在与曹操作战中失败后,丧失了地盘,只得投奔汉皇族刘表。一天,刘表请刘备喝酒聊天。

68、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法不徇情,尔宜深戒。(第七十二回)

69、好句: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70、絷鸟累百,不如一鹗。(第二十三回)

71、顺:顺从。逆:违背。顺从我的意志,就可以活下来;与我的意志相悖,就只有死路一条。这句话生动地勾画出一个蛮横霸道专制的独裁者的形象。后人将这句话变革了一下,成为“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7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3、两位书评家也相信真有这个盟书。这个盟书,一是讲义气“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这是绝大的义气。这个义气归结到“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即归结到爱国家,爱人民。这个义气又是正义的。为的是爱国家、爱人民。

74、诸葛亮一直居住在卧龙冈。这是诸葛亮居住的草堂门口的对联。刘备初到草堂,首先见到的就是这副对联。诸葛亮在他的《诫子书》中也有类似两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所指的淡泊,是一种清心寡欲的境界,他讲的宁静,也是一种远离世俗、不求功名、修身养生的处世方法。全句的大意是:以恬静寡欲不追逐名利表明自己的志向,清净无为表达自己的理想。秦汉年间,由于世道浊乱,许多哲人学士远离尘世,过这种隐居生活,以示对时世的鄙弃。

75、《演义》第一回是“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载有盟书:“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76、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77、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第一回)

78、这里的“三军”,指众多的士兵。这句话是说,得到一个将军是很难的,而得到众多的士兵却是容易的事,所以不可随便杀掉一个将军。这是一种珍惜人才的可贵思想。

标签:
返回列表

上一篇:关于爱情的诗句长篇精选137句

下一篇:没有了

“三国演义好段加赏析【78句文案】” 的相关文章

摘抄段落加赏析【186句精选】

摘抄段落加赏析【186句精选】

摘抄段落加赏析 1、风蓝蓝、夜的值原语思入网。 2、往,你率我在云层之上。聚声幻影、现备 3、不计较情涨缘浅的多羽,在乎的是...

简爱优美句子摘抄加赏析精选88句

简爱优美句子摘抄加赏析精选88句

简爱优美句子摘抄加赏析 1、三十二章:简爱全心全意忠实地做乡村女教师的工作,渐渐成了那一带乡亲们喜欢的人,那段日子,简...

200字好句好段优选38句

200字好句好段优选38句

200字好句好段 1、整整齐齐、嘻嘻哈哈、摇摇摆摆 2、多想,时光能慢一点,再慢一点,要么留我们在童年,与儿时好友,相互聊聊...

简爱第五章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加赏析90句精选

简爱第五章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加赏析90句精选

简爱第五章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加赏析 1、简爱第五章好词 2、你这个美丽可爱的小鸟,你要把我的心衔到什么地方去呢?13、假如刮一...

好段摘抄大全100字比喻句-集锦66句

好段摘抄大全100字比喻句-集锦66句

好段摘抄大全100字比喻句 1、以下是摘抄的例子:比喻句:她的脸像白纸一样苍白。 2、他的眼神像是两个寒冬的寒夜,阴晴不定。...

骆驼祥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200字-推荐88句

骆驼祥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200字-推荐88句

骆驼祥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200字 1、好几次,祥子很想抽冷子闸住车,摔后头这小子一跤,但是他不敢,拉车的得到处忍气。 2、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