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袁隆平的故事
劳动模范袁隆平的故事
1、一次,杂交稻验收,稻谷非但没增产,稻草反而增加了近七成。风凉话四起。有人说,可惜人不吃草,人要吃草,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
2、袁隆平写于1985年的《杂交水稻简明教程》,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出版后,目前已发行到40多个国家,成为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和生产的指导用书。
3、某种程度上,袁隆平的成功是从失败中捡出来的。
4、第三,在小学阶段,一次参观园艺场时,他对生气勃勃的花、草、果、木和大自然春华秋实的变化规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到这些,他直截了当地对父母亲说:“还是让我报考农学院吧!”
5、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袁隆平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
6、爱提问的学生
7、但科研进展并不顺利。“三系”配套的努力,前八年都失败了。袁隆平记得,一直到1972年,也就是被视为研究突破口的“野败”发现两年后,还有人质疑甚至反对他的杂交水稻培育方案。
8、按照这个思路,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天然雄性不育株。两年后,他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为杂交水稻发展奠定了基础。
9、主要事迹
10、多个省区市的科研人员聚集到海南,他慷慨地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又在农场支起了小黑板,给全国各地科研工作者讲课。一场轰轰烈烈的全国攻关大会战打响。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11、这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奋斗目标。尽管目前杂交水稻已经取得每公顷产量18吨的成就,但袁隆平并不满足。他告诉记者,还要朝着每公顷19吨、20吨的目标奋斗。目前,他正在攻关的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为工具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争取在未来几年时间内通过审定,进行大面积推广,并逐步替代三系杂交稻和两系杂交稻。
12、袁隆平解决了两系法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13、主要贡献
14、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的成功,让国际稻作界对袁老师刮目相看。西方世界称杂交水稻是“东方魔稻”,称袁老师为“杂交水稻之父”。成功和荣誉并没有让袁老师陶醉。
15、年,袁老师又瞄准世界水稻研究的另一个重大课题——培育“超级杂交稻”,并提出了研究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实施方案。通过艰苦的努力,2000年,我国实现了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平均亩产700公斤的第一期目标;2004年,又提前实现了平均亩产800公斤的第二期目标。
16、预赛的那天早晨,由周老师带队,10多个初选上的同学每人骑一辆自行车,奔向比赛的游泳场,袁隆平也偷偷地跳上最后一位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同行。待到达预赛场地时,周老师发现了他,便笑着对他说:你既然来了,也就试试看吧!
17、年9月,中国农学会、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等多个单位和部门的专家,对袁隆平领衔的“低镉水稻技术体系”多点生态试验进行了综合评议。结果显示,“低镉稻”稻米镉含量在每公斤0.07毫克以下,低于每公斤0.2毫克的国家标准和每公斤0.4毫克的国际标准。这表明,“低镉稻”在不同镉含量土壤、不同栽培方式下的表现都较为稳定,为我国从根本上解决“镉大米”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
18、扩展资料:
19、年6月,湖北省举办全省体育运动会。袁隆平非常喜爱游泳,便向体育老师报名,要求参加预选。老师朝他打量一番后,摇摇头说:“你个子太小,体力不够,不行!”他心里不服气,心想:自己从8岁开始,在随父母逃难的途中,就是走水路来重庆的,一天不小心,在船上被四弟隆德推下了水,险些被淹死,幸亏被一位老船工救上船来,才保住了性命。
20、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世纪60年代,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后,原湖南安江农校普通教师袁隆平开始了他的研究。
21、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
22、袁隆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在他撰写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杂种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论与研究实践是对经典遗传学理论的挑战,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点,极大地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技术。
23、袁隆平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能力。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平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24、“一带一路”倡议,为帮扶沿线国家提高粮食生产提供强大助力。根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2018年底,已有40多个国家种植了超过700万公顷的杂交水稻。
25、袁隆平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追梦圆梦,从三系杂交水稻到两系杂交水稻,再到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研究,我国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我从工作开始,一直在稻田里耕耘、拓荒,也从壮年走到了老年。今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回想当年,从对经典理论产生怀疑,到迎难而上开始杂交水稻研究,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一个又一个攻关目标取得突破,一路走来,梦想伴随着奋斗,既有探索的艰辛,又充满奉献的快乐。
26、数十年如一日候鸟般奔忙的背后,是这位老科学家对梦想的执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27、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袁隆平立誓。
28、但考验再次降临。三系法成功后,我国很快开启两系法杂交育种技术研究,由袁隆平领衔。没想到启动不到两年,就遭遇当头棒喝。一场异常低温导致全国两系育种大面积失败。一时间,科研界不少人“唱衰”两系育种,研究甚至一度被相关单位和一些科研人员放弃。
29、袁隆平是一个农业科学家。研究有关水稻改良和增产的问题。他夜以继日在研究实践,现在80多岁了,仍然奋战在水稻生产的第一线,不计名不计失国家奖励他自已的奖金,他也用于水稻生产研究。解决了水稻改良增产的难题。保证了中囯人的基本吃米问题。他是国家功臣,人民福星。向袁隆平老人致敬。袁老保重身体。
30、质疑、失败、挫折。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生涯中,这是常态。他的研究被当时的学术权威反对过,试验田被恶意毁过,多次遭遇减产、绝收。
劳动模范袁隆平的故事
31、但他从来无心咀嚼失败的苦涩。“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失败了就失败了,不是说身败名裂,人家不会笑你的。我这是在探索,跌跤就跌跤,我再爬起来再干,就是了。”袁隆平说。
32、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袁隆平发现,水稻中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33、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34、这并不是盲目坚持。杂交水稻是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培育出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创新、方向、执着配套培育出的。
35、“不让老百姓挨饿”——携初心“追着太阳”
36、立志学农
37、水稻杂种优势现象并非我国最早发现、研究。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有美国人发现了水稻的雄性不育现象。但几乎所有国家的研究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屡次实验失败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在当时几无质疑。
38、高中毕业以后,报考哪一所大学呢?这个问题成了袁隆平全家争论的焦点。当时,在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任科长的父亲袁兴烈希望袁隆平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日后学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39、袁隆平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的崇高品德,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同心同德的思想风范,与时俱进、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严以律己、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是当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更是新世纪呼唤的时代精神。
40、岁的袁隆平,已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他想:第一,父亲要自己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是希望自己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对此,袁隆平毫无兴趣。第二,想赴重庆求学。抗日时期的“陪都文化”,对他有很大的吸引力;8个春秋的山城生活,使他有着深厚的感情。
41、“我希望青年科学家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而是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断努力。”2018年11月22日,在接受未来科学大奖组委会颁发的奖杯时,袁隆平表达期望。
42、“洞庭湖的麻雀——见过几回大风浪”,这是湖南人常说的歇后语。在讲述自己的杂交水稻梦时,袁隆平笑言:“有人说我是洞庭湖的老麻雀,但我更愿意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水稻技术越过重洋。”
43、结果,出乎大家意料,他竟在汉口的预选赛中获得100米和400米自由式两个第一名,而其他同学都名落孙山。接下来,袁隆平又夺得了湖北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回母校时,袁隆平受到热烈欢迎,同学们在校门口把他抬起来,使劲地往上抛了多次。
44、“更愿意做太平洋上的海鸥”——让杂交稻技术贡献人类
45、科技部、农业部对袁老师的构想十分重视,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很快被列入了国家“863”计划,袁老师亲自担任责任专家,主持全国协作。通过9年协作攻关,两系法杂交水稻于1995年获得成功,比三系法杂交水稻增产5%—10%。
46、人物影响
47、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隆平的博士生李莉对老师的耐心印象深刻。攻关第三代杂交水稻的前6年,进展缓慢,李莉和团队成员有时甚至不好意思汇报。每次开组会,袁隆平都亲自到现场指导,即使进展不大,他也会不断鼓励大家,“100次实验有一次成功就很好了”。
48、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这项战略构想的提出,为中国已取得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开发成功后开展杂交水稻新探索指明了方向。
49、袁隆平经常提醒学生,搞科研首先要看大方向对不对。正确的、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就应该坚持。“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坚持,才能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
50、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后,袁隆平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吃得好”和“更健康”上。由他领衔、已实施10多年的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从过去强调产量,向兼顾绿色优质目标转变。2017年参与“种三产四”丰产工程的30多个品种中,优质稻占比超过30%,其中不少品种的米质已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51、袁隆平和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重要成员顶着巨大压力,重新研究两系不育系的光温敏特性,最终找到解决方法,让两系法起死回生,再次成为世界作物育种史上的重大突破。
52、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将杂交水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而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
53、回忆起那段攻坚克难的日子,袁隆平记忆里最深刻的细节之一,是背着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倒转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育种研究。他回忆说,这样的经历“就像候鸟追着太阳”。
54、袁隆平出生在动乱年代,从小跟着家人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在重庆求学时,经历了大轰炸,他感到,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国家必须强大起来。新中国成立前,袁隆平亲眼见到倒伏在路边的饿殍,十分痛心。选择农业报国,源自袁隆平想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
55、游泳夺冠
56、从失败中捡出来的成功
57、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的育种发展战略,即方法上由三系到两系再到一系,程序越来越简单而效率越来越高;杂种优势水平上由品种间到亚种间再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优势越来越强,促使杂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阶迈进。这一思路已被国内外同行采用,并成为杂交水稻育种发展的指导思想。
58、善良的母亲讲出了自己的想法:“隆平,爸爸的意见你还要认真考虑。当然最后还得由你自己作主!”颇具民主思想的父亲,熟悉隆平的个性,既然儿子立志学农,他也不好再提反对意见了。袁隆平就这样义无返顾地报考并考取了四川重庆相辉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59、因“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和解除贫困展示了广阔前景”,“致力于将杂交水稻技术传授并应用到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国家”,2004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粮食奖。
60、从此自己下决心要学会游泳,今后能遇难救人。学会后他也很想在正式比赛的场合去试一试。
劳动模范袁隆平的故事
61、年7月,袁老师发现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正式启动了三系法杂交水稻研究。1966年,他整理试验成果,发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论文,打破了“水稻没有杂种优势”的理论禁区。1973年,43岁的袁老师终于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62、他已经89岁,身体大不如前。
63、他提出“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的设想,并设计出整套培育杂交水稻的方案,即培育出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然后通过“三系”配套,完成杂交水稻生产。
64、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被国际同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65、后世评价
66、袁隆平解决了三系法杂交稻研究中的三大难题。
67、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他善于在失败中发现积极的一面。”攻关三系法时,有人说稻草比稻子多,袁隆平却认为,这恰恰证明了水稻有强大的杂交优势,优势表现在稻草上只是技术问题,可以改进。
68、年5月3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网定价发行。8月,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12月11日,以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隆平高科”在深交所上市。
69、奋斗不息:从“吃饱饭”到“吃得好”“更健康”
70、年初秋,袁隆平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在学习中,袁隆平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
71、袁隆平默不作声。他像候鸟追着太阳,背着够吃好几个月的腊肉,转乘好几天的火车,前往云南、海南和广东等地,只为寻找合适的日照条件。他几乎住在育种基地,卸一块门板,铺一张草席,挂一顶蚊帐,和当地农民睡在一起。两个儿子出生时,他都不在产房,在稻田。
72、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此后,他与学生李必湖、尹华奇成立“三人科研小组”,开始了水稻雄性不孕选育计划。1970年,在海南发现的一株花粉败育野生稻,打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突破口。袁隆平给这株宝贝取名为“野败”。
73、一如既往,去年冬天,袁隆平又去了海南,和自己的团队在南繁基地一呆就是3个多月。
74、他设计出了以高冠层、矮穗层和中大穗为特征的超高产株型模式和培育超级杂交稻的技术路线,并在超级杂交稻研究方面连续取得重大进展。
- • 劳动模范袁隆平的故事
- • 精选尊严课文【37句】
- • 有关狼的谚语英语【52句精选】
- • 班主任寄语一年级班级寄语-摘抄31句
- • 人生充满希望的句子【好句摘抄45句】
- • 读书名言警句古诗
- • 含有器官名的歇后语【41句文案】
- • 激励又唯美的句子-48句优选
- • 一句表达对家庭失望的句子【34句文案】
- • 冰心名言关于母爱-摘抄281句
- • 世界上最著名的情诗-推荐145句
- • 关于劳动的新颖标题【优选88句】
- • 爱情古诗词经典名句大全摘抄【好句摘抄63句】
- • 感恩作文600字初中叙事汇总28句
- • 优选骂人的话带脏字超狠语音【20句】
- • 赞美老师的词语 句子和名言有哪些-摘抄35句
- • 自由名言名句简短精辟-推荐88句
- • 歌颂教师的现代诗歌【69句文案】
- • 分手后各自安好的句子-摘抄40句
- • 优美语句摘抄励志优选汇总124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