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心情文案 >

孙子兵法经典100句【优选225句】

2024-09-25 06:12心情文案59

孙子兵法经典100句

1、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

2、——《孙子兵法·谋攻》

3、孙子兵法》是讲以强胜弱,不是讲以弱胜强。

4、第四战:而在他进攻齐国的时候,同样用的是这个办法。不过打牌的方法略有不同。明的一张牌,是刘邦帮助韩信打出去的。刘邦派出去了著名的辩士郦食其,前去劝说齐国和谈,致使齐国军队放松了边境的防务。此时,韩信果断听取了自己谋士的建议,突然打出暗牌,发兵猛攻齐国,打得齐国措手不及,一举将其整个消灭了,这又是明暗两张牌的神奇效果。

5、行动必有代价,战争代价极大。不要光想着战胜,要算账,值不值得。数战疲,数胜则主骄。以骄傲之主,率领疲惫之民,这国家就要亡了。就像汉武帝穷兵黩武一样。

6、"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强调了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对敌我双方的了解)

7、法则六: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8、【释句】百战百胜,虽然高明,但不是最高明的;不用武力进攻就能使敌人降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9、——《孙子兵法·计篇》

10、明暗两张牌,打出了韩信将军一生的兵法精髓。

11、四、致人原则。《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认为,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卷中),可见这一原则之重要。

12、所以有人指出‘胜利并不是属于力量强大的一方,而属于善于把握时机的一方。’——陶珏铭(一位现代战争评论家)

13、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4、法者,曲制、官道、诈败、变化之道也。

15、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是国家的大事,生死存亡系于此,不可轻举妄动,一定要仔细小心思考,对要有敬畏之心,对战争要谨慎。

16、法则七: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17、这是兵法中第一篇《计篇》的名句。〔曹操曰:击其懈怠,出其空虚。传,犹泄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临敌变化,不可先传也。故料敌在心,察机在目也〕。攻击对方的方式既要找到对方没有物质准备的地方,更要找到没有心理准备的地方。如果二者都能找到。必然有丰硕的成果。所以不但要研究对方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要研究和推测对方的精神条件。也就是对方的策略、战术、方案。只有在这些策略、战术、方案中找到对方没有顾及到的地方。斗争胜利的可能性才更大。这个名言从反方向思考就是自己要准备充分,考虑周全才不会被对方攻击。

18、答案已给出。

19、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20、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21、)虚实相生,变化无穷。

22、——《孙子兵法·谋攻篇》。

23、《虚实篇》能说的还有很多,其思想价值丰厚,极具指导意义。我所见到事业成功的,没有不是按照《虚实篇》中指导思想做决策的。其中的意义远大于致人而不至于人这一层意思,就不展开说了,太啰嗦了。

24、迂直之计。

25、这是兵贵神速的理念。是第二篇《作战篇》。〔曹操曰:久则不利。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也。〕即作战只求胜利,作战久了会挫伤战士士气,进攻敌人的城池也会缺乏战力,国家的经济也会受到巨大的消耗,其他国家也会趁虚而入。所以为求用兵精巧而进军缓慢,最终胜利的战例,从来没有听说过。

26、第四类:以白起为代表。将《孙子兵法》中《形篇》的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的思想运用的非常娴熟。孙武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刻,深刻的让人绝望。敌人能不能打败我,我能决定。我能不能打败敌人,是由敌人决定的。说白起还是说一下长平之战,在实力相当的灭国战中,技战术显得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前期秦军和赵军形成对峙以后,互相都拿对方没办法。廉颇灭不了王龁,王龁灭不了廉颇,作为顶尖名将,二位都做到了基本的不可胜在己,互相拿对方没办法。下面大家就在等机会,赵国首先顶不住了,耗不下去了,国家要耗垮了,换了赵括主动出击,想要创造机会,灭了秦军。秦军换了白起,抓住赵军出营野战给的机会,顺势灭了赵括。所以此战来看,秦军能不能打胜赵军,关键在于赵国给不给秦军机会,赵国给了,秦军抓住了,就赢了。赵国要是不给机会,秦军也只能继续等。生活中也是这样,总是幻觉机会自己可以创造出来,但更多的时候机会是等来的。做销售的总是洗脑员工说机会是创造出来的,不能等。但是我们盲目乱动想要创造机会的时候,怎么知道自己不是赵括呢,机会没创造出来,反而被人断了后路。

27、卑而骄之。

28、这些口诀,既包含了具体的战争实践中必备的策略思想,又包含了揭示事物运动规律和逻辑关系的普遍方法和原则,对于当下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9、诡:欺诈。道:学问,理论。示之:做给他看。

30、"胜而不矜,败而不馁。"(取得胜利时不骄傲,遭遇失败时不气馁,保持谦虚和坚韧)

孙子兵法经典100句

31、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32、法则八: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33、势:方式,模式。神:超乎常人的本领。这两句大意是,用兵作战没有固定的模式,就像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态一样,能根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叫做用兵如神。

34、《孙子兵法》讲“计”,不是奇谋巧计,而是计算的计,是现代的SWOT分析,从五事七计中打分,能胜就打,不能胜就不打。所以孙子不相信以弱胜强,那是小概率事情。我们经常抱着取巧的心理,认为自己就是那小概率事情的主角,实际上这是无知的表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不会拿国家民族的命运,去赌小概率事件。打得赢,也要算代价。

35、法则三:兵贵胜,不贵久。

36、兵法谋略有10句口诀。

37、根据兵法谋略的理论,有10句口诀可以总结为要领。

38、瞒天过海,神出鬼没。

39、第一战:韩信率领汉军从四川杀向秦国故土的时候。他所用的办法就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他的一张明牌就是从栈道出兵,吸引敌军的主力。而暗的一张牌呢?就是从陈仓关直接冲出,又快、又隐蔽,所以打的三秦军队措手不及,一举将关中平定下来。

40、孙子兵法说,敌不动,我不动,我们坐在这儿死守。

41、第三类,以李世民和粟裕为代表,将《孙子兵法》中《虚实篇》中致人而不致于人思想理解的很透彻。李世民的故事比较传奇,大战王世充和窦建德的故事简直就跟听天书一样。但这段故事中,李世民率领精锐骑兵率先占据虎牢关这一行为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可信的,因为操作难度不是特别大,并且是整个故事的核心点,如果这个行为是假的,后面的故事就完全是虚构的了。所以如果我们相信李世民确实是率先占据虎牢关的话,那我们就可以看出李世民确实是战役高手高手高高手,体现的思想也是,我来调动你窦建德,你窦建德拿我没什么办法,我来牵着你的鼻子走这么一个思路。毕竟李世民自己也说过,他所读兵书甚多,比《孙子兵法》写得好的没见过,《孙子兵法》中写得最好的就是《虚实篇》。我本人也很喜欢虚实篇,但是理解和运用就跟他们差的太远了。

42、用兵如用水。水因地制流,兵因敌变化。

43、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44、"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而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同第2句和第3句,不同版本的翻译)

45、二战初,德国凭借闪电战所向披靡,横扫当世号称陆军第一强国的法国。在侵略苏联前期,也是进军神速。但是进入苏联腹地,却由于战线拉的过长而陷入持久战。长期的持久战消耗了德国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生产力(当时德国军工生产的武器近3/4用在了苏联战场,苏联战场的军队占总军队人数的2/3)并最终导致了战事的逆转。同样在太平洋战场的中途岛海战中,日本指挥官南云忠一为了让攻击美国舰队的轰炸机有战斗机的掩护,而让整个航空战队推迟了5分钟出发。而恰恰在这5分钟里,美国的俯冲轰炸机趁虚而入,一举击沉日本3艘航空母舰,彻底扭转了战局。这是非常好的反例。

46、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道、天、地、将、法。

47、"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战争需要使用各种诡计和伎俩)

48、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49、"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在战争中,应该用正规的军事手段与敌人正面作战,同时还要使用各种奇特的策略和方法来获得胜利)

50、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51、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52、"兵乃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同第1句,不同的版本)

53、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54、大凡用兵作战,总是以正兵当敌,以奇兵取胜。这告诉我们在打仗之前,首先就要把兵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正兵;另一部分是奇兵,留到关键的时候用。已经投入战斗的,就是正兵;没有正面迎战,作为预备队的就是奇兵。

55、)知己知彼,胜乃可全。

56、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兵为民之卫,民无兵不固。

57、《孙子兵法》中说,我们要用五项来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为纲要,把敌对双方的优劣条件作比较,来探索战争胜负的情势。这些主要条件是:一政治,二天时,三地利,四将帅,五法制。在孙子看来,君主贤明是战争胜利最根本的保障。君主贤明,臣民就会心甘情愿地为其出兵作战,同时,贤君也能为前方作战提供一个安定的后方政局,以及通畅的粮草供应。将帅不仅是战争中的最高指挥官,同时也是国家安定的支柱,孙子对军事人才倍加推崇,对将帅的才智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们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因素。

58、谋定而后动,让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59、这两句大意是:既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又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能百战百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条闻名中外的战争原则。它科学地阐述了临战时必须了解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有把握便打,没有把握不打,根据敌情的变化,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最恰当的时机去攻击敌人。因此,自然每战必胜。同时,这一原则还远远超出战争范围,适用于其他一切工作。

60、进可攻,退可以守,固守乃是进攻的基础。

孙子兵法经典100句

61、孙子兵法是写给统帅和皇帝的书,

62、"速战速决,兵不厌诈。"(战争应该追求快速决胜,同时应采用各种诡计)

63、这书对普通人的意义不大。

64、这个问题真的是见仁见智了,《孙子兵法》成书较早,读这本书并灵活运用的又很多,比如说几个比较有名的吧,唐李世民,汉曹操,还有毛都是《孙子兵法》的忠实读者,其他的更是多的数不胜数。每个人对《孙子兵法》理解到的层次则有很大的不同,至于题主问的《孙子兵法》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这分明是个钓鱼贴,回答问题的答主恐怕是要被题主暗地里秀智商了。但是这个问题我实在太感兴趣了,就本着和大家讨论学习的态度,抛砖引玉,期待精彩的回答。

65、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66、这一句出自第十一篇《九地篇》。(曹操曰:佯,愚也。或曰:彼欲进,设伏而退;彼欲去,开而击之先示之以闲空虚弱之处,敌则并向而利之,虽千里可擒其将也,并兵向敌,虽千里能擒其将也,是成事之巧也。一作是谓巧攻成事)这里,“详”通“徉”,意思是说,用兵打仗之事,在于佯顺敌人的意,集中兵力于一处,就能战而胜之,这就是所谓的打胜仗的巧妙之处。《兵经百篇·顺》中也说:“大凡逆之愈坚者,不如顺以导瑕。最经典的故事当属《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用的就是‘顺详敌意,并敌一向’的招数。

67、这两句大意是: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打,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打的将领,就能打胜仗。能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的将领在战争中善于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赢便打,打不赢不打,不受感情支配,不盲目行动,这样自然能打胜仗。

6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同第2句,更常见的版本)

69、《兵法谋略》是我国古代军事典籍之一,其中有10句经典的口诀,被视为兵家经典,历来备受推崇。

70、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并当其力,尽其智。

71、本句出自第五篇《势篇》。〔曹操曰:正者当敌,奇兵击不备〕。之所以把他排在第三位。是因为后来唐太宗与李卫公(李靖)问对。专门对孙子兵法中‘以正合、以奇胜’做了探讨。而且水平极高。把‘正’‘奇’的辩证关系阐述的相当透彻。指出了有时看似‘正’实质却是‘奇’,有时看似‘奇’他却是‘正’。‘正’可以转化为‘奇’,‘奇’可以转化为‘正’。“奇正相变,循环无穷”,归结到一点,“孙武所谓‘形人而我无形’,此乃奇正之极致。”虽然用兵在于出其不意,但在预备阶段却应该“教正不教奇”。可见李靖对于兵法之变,谙熟于胸,难怪他一生能有战无败呐!“教正不教奇”。也正是我们事业和学业应当坚守的道理。只有‘正’通者才能出‘奇也’。

72、也就是说,这书是给最高指挥官看的。

73、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74、无备:没有准备。不意:意想不到。

75、历史上无数的战例也证明了这点:

76、以正合,以奇胜。

77、《兵法谋略》是古代秦国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孙武创作的一部思想性和实用性极高的兵书,其包含着丰富的战争策略和谋略思想,并且留下了10句精辟的口诀。

78、这两句大意是: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对敌人作战,就应在敌人守备最薄弱的地方和敌人意想不到的时间,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出奇制胜。古今中外有不少这样的战例,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即为其一。现已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中的争夺、竞赛,前者说在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或无准备的时候发动进攻;后者说采取出乎对方意料的行动致胜。

79、惰归:孙子把士气分为三种: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惰归是指士气疲惫衰落之师。

80、法则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1、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

82、经典语句:

83、本句出自第四《军形篇》。这是一个辩证的胜败关。孙子提出要战就要先做到自己不可战胜。同时等待和寻找战胜敌人的机会。所以说不可战胜主要看自己做到没有。要胜敌人主要看敌人是否有破绽。所以胜负是可以知晓和判断的。但是不能强求。这个观点实际上很有现实意义。很多人出于热情,做了不少勉强而为之的事情。结果失败。记得在刘邓大军东渡黄河遇到困境的时刻。他并没有指示刘邓大军勇猛杀敌。而是指示‘生存第一、胜利第一’。可见他把自己的生存和不失败放在多么重要的位置。

84、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85、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86、答:孙子兵法讲练兵的话语,包括知己知彼,百战不待。Dai

87、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事是国家的大事,生死存亡系于此,不可轻举妄动,一定要仔细小心思考,对要有敬畏之心,对战争要谨慎。现实生活中创业一定要谨慎,公司重大战略的决策一定要谨慎。

88、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孙武由于齐国内乱,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并且在吴宫操练宫女取得了成功,之后又受到重用为将。

89、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90、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孙子兵法经典100句

91、本句出自第三篇《谋攻篇》曹操曰:未战而敌自屈服。把他放在第二位是有道理的。这样的思想对于战争的理念达到了一个顶峰层次。不管什么斗争。就是全面胜利都不是最好的结果。只有不战而使对方心悦诚服才是最佳效果。这是战略层次的顶点。也是老子某些思想的典范。在商战、交友、及竞技中。实际上强调的就是征服对方的心。让对方心诚、心服到骨子里。这种效果自然是最高境界了。

92、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93、第五类:以李左车为代表。将《孙子兵法》中《势篇》的任势思想运用的非常娴熟。《孙子兵法》中《谋攻篇》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孙武的意思很明确,打仗这件事,不打就让人投降最牛逼。如果去攻城了,那即使打下来了,其实也没什么牛逼的。李左车的故事,估计听过的人不多,因为这位实在是没什么名气,因为干过的事情比较无聊,应了《孙子兵法》中的那句:“古之善战者,无智名无勇功,胜于易胜者也”,也就是说这位打赢得都是容易的仗,没啥意思。他的故事我的其他回答中有过详细讲述,就不啰嗦了,简单的说一下。李左车在韩信击垮赵军以后,建议韩信把主力部队驻扎在公路上,利用兵势强势,吓吓燕王,燕王就会投降。韩信听了以后,摆好架势给燕王书信一封说,我把赵国都灭了,现在兵强马壮在你家门口等着呢,灭你也是分分钟的事儿,你就投降吧,燕王看了就认怂投降了。这就是任势,上兵伐谋。《孙子兵法》说:“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曹操对于这句话的注解是:“任自然势”。韩信分分钟就能灭掉燕国,就是自然势。生活中的势能说的就太多太多了,这一思想也是极其具有指导作用,是很多事情能否做成的底层逻辑所在。比如说我要创业做个项目,之前干过的事情都是失败的,那就没什么势,大家心里就觉得我不行,我自己心里也犯嘀咕,开头遇到了点困难,也处理的不漂亮,士气没打出来,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就完蛋了。反之我要是之前干了很多小事儿都很漂亮,大家都觉得我能行,我创业以后也很漂亮的处理了一些问题,士气很旺,势就慢慢起来了,继续坚持下,大家都来帮我,那成功概率就相对大一点了。参照王思聪的例子就是这样,巧妙的利用了富二代的实力造势,如今已经很成功了。

94、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兵书,共有十三篇。其中第二篇“作战篇”中有几大口诀,分别是:

95、这句话的意思是:聪明的人考虑问题,一定会兼顾到利与害两个方面。在不利的条件下看到有利的一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有利的条件下看到不利的因素,祸患便可及早解除。

96、——出自《孙子兵法·九地篇》

97、《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兵书,历来受到兵家的重视。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前515至前512年,全书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1974年6月7日,《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竹简出土。

98、)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99、孙子认为,战场上形势瞬息万变,不能拘泥于某种作战的形式,正像水本无固定的形态一样,放在圆容器中它就是圆的,放在方容器中它就是方的。能够根据敌人数量的多少,装备的好坏,士气的高低,指挥员素质如何,军需供应怎样而机动灵活地采取对策,才能夺取胜利。这几句可用以说明用兵或做其他工作应审时度势,灵活机动地制订计划,不可死搬教条,墨守成规。

100、【释句】利而诱之是一种以小利换取大利的原则。

101、豫东战役:粟裕带领华东野战军打的豫东战役因为年代距离我们较近,资料比较多,整个战役细节也很详细,是可以拿来仔细研究一下的。《孙子兵法》的《虚实篇》中说:“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整篇的核心思想,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豫东战役中,粟裕拒绝了毛去南方打游击的建议,向毛保证要在中原打歼灭战,吃了邱清泉的第五军。邱清泉的第五军依靠陇海线,行动自如,装备精良,西边有郑州的孙元良兵团,东边有徐州的区寿年兵团策应,想吃掉还是不容易的。关键是要把敌人调出来,让敌人到达我军的预设阵地,使敌人处于:“不知战日,不知战地,则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何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的境地。怎么让敌军出动呢?《孙子兵法》中说:“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粟裕先让许昌附近的第3、第8纵队从淮阳北上,暴露位置,给邱清泉一个饵,让邱清泉看到了歼灭共军主力的机会,有加官晋爵的机会,有利!所以邱清泉动了,从商丘南下,企硬钢粟裕。随后粟裕主力在濮阳地区的第1、第4、第6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渡过黄河,从北边南下从背后包抄邱清泉,计划在开封南部,商丘西部,周口北部地区预设阵地围歼邱清泉。后来行踪暴露,邱清泉掉头北上,脱离预定路线。如果重新回到陇海线上跟粟裕主力决战,恐怕粟裕在48年春还是没有勇气在平原地带的敌预设阵地上硬吃邱清泉的。这时粟裕作为一个将领的水平就体现出来了,继续贯彻战役目的歼灭第五军不变,手段还是调动第五军出来,找机会围歼他。考虑到当时的整体局势,简直就是压力山山山大。粟裕神来之笔,电令南边的第3、第8纵队北上拿下河南省会开封。不出意外顺利拿下开封,此时国军形势复杂,开封政治上事关重大,必须要夺回来。这就又应了《孙子兵法》中的:“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开封对于蒋介石来说,必须救。邱清泉兵团只得向西火速增援开封,粟裕迅速放弃开封,向南转移。邱清泉也不是弱智,也知道被粟裕调动的头皮发麻,但是共军主力已经近在咫尺,建功立业加官晋爵的机会就在眼前,利字又发挥作用了,邱清泉火速前进企抓住从开封撤退的粟裕主力。但是邱清泉兵团和区寿年兵团拉开了距离,胜机出现了。邱清泉兵团较强就算了,区寿年兵团刚组建比较弱,就捏软柿子吧。于是在开封杞县附近包围了区寿年兵团,挡住了邱清泉兵团。最终经过激烈战斗,活捉了兵团司令区寿年,要知道最近的时候邱清泉兵团前锋距离区寿年也就几公里,愣是就救不到,活活一个兵团司令让粟裕给活捉了。这可不是历史里的故事,这是实实在在有据可查的战史啊。这一仗毛评价为解放战中翻山顶的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重要,最艰难,最危险的战役之一,打赢了这一仗,随后就是三大战役就解放了全中国。可见粟裕是真的厉害,从战役筹划到最后的临时决断,都无时无刻不把《孙子兵法》中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思想贯彻到底,你邱清泉再屌没用,你就要按照我的节奏来。

102、《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孙子的军事著作。孙子,名武,是我国古代的兵学祖师。《孙子兵法》现仅存13篇,其他已经失传。

103、用兵之法:高陵(山头)勿向(仰攻),背丘(高地)勿逆(迎击),佯北(假装失败)勿从(追逐),锐卒勿攻,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勿食,归师勿遏。

104、三、全胜原则。《孙子兵法·谋攻篇》提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进而要求“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这就是著名的“全胜”原则。

105、现实生活中创业一定要谨慎,公司重大战略的决策一定要谨慎。

106、这其中的智慧在于,战前就要分配正兵、奇兵两支兵力,互为掎角,相互配合。交战的时候,也不要把所有兵力一下子派出去,一定要留一张牌在手里,要有预备队。先打出去的是正兵,后打出去的是奇兵。看到胜机出现的时候,把奇兵打出去,这叫出奇制胜。

107、原文翻译用兵八法:不要迎着山坡布阵,自己的背后是山坡,不要随意撤离,不要轻易追击佯装溃退的敌军,锐卒勿攻:敌人士气高昂,不要轻易进攻,不要轻易把作为鱼饵的部队吃掉。

108、“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兵法兵势篇》

10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10、兵者,国之大事。

111、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112、)兵不厌诈,水不厌漏。

113、题目中没有涉及人物。

114、本句出自《形篇》。(曹操曰:有谋与无虑也。故善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正。善用兵者,先修治为不可胜之道,保法度不失敌之败乱也。〕这个胜兵是指处于胜利地位的军队还是能够取得胜利的军队。看来有不同的理解。可能二者皆有。其意思大致就是‘胜兵’之军队通过先制造胜利的态势然后向敌人挑战展开进攻,‘败兵’之军队被迫先行作战然后设法谋求胜利的态势转向防守。修道保法的理解曹操说的还是很正确。先修不可胜之道。而再保法度。从商战、交友、竞技角度看就是要坚守一些不败的原则。锤炼一些实用的礼数和方法。

115、"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在战争中,应该使用各种隐秘和奇特的手段来迷惑对手。

116、第二类,以西楚霸王项羽为代表,将《孙子兵法》中《势篇》的奇正思想理解的比较透彻。因为《史记》中在秦汉之间的这段战争史描述很多都有失真的地方,我就不用破釜沉舟巨鹿之战灭章邯的故事来举例了。倒是项羽乌江自刎和吕马童的这段对话前后发生的故事是比较真实的,据后来的学者考证,司马迁关于这段的描写非常细致,因为信源较为可靠。这段故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项羽被刘邦和韩信的大军追到乌江边上,身边只有几十个骑兵了。项羽做的一件事情仍然是把骑兵分成了两组,奇正相合,首尾相顾。《孙子兵法》势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也,不竭如江河。”奇是什么?用克劳塞维茨的话说,就是预备队。如果我们不能依托外部环境形成的势来帮助自己的话,这个势就只能自己来造。而造这个势的关键就是奇正相合,怎么理解呢?就是用预备队来摧毁敌军的心理防线。两军对垒,杀的难舍难分,双方势均力敌,谁都不肯退让,谁都觉得自己能赢。这就是正兵相对,俗话说就是钢正面。奇就是预备队,出现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前面打的热火朝天,突然发现自己的后路被切断了,突然发现自己的粮仓被烧了,突然发现自己老婆孩子被人抓住了,突然发现人家把我家烧了把祖坟刨了,突然发现人家一大群人从后面来捅我菊花了。这一瞬间,很有可能就心里崩溃了。就是势的改变,而营造这个势的就是留下的预备队,奇兵是也。西楚霸王出生在军伍世家,爷爷是楚国名将项燕,从小读兵书,受到家庭环境影响,还是很有一套的,在秦末期打得也是有声有色,无出其右。不过最后还是倒在了韩信脚下。这一思想在竞争中是相当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的,从古至今,会打仗的,有谁打仗不留预备队的?有谁做生意,手里不留点资金备用的?有谁在单位工作,不稍微留一手的?

117、因为普通人用到谋略的机会很少。

118、第三战:向赵国进攻的时候,明暗两张牌就打得出神入化、鬼神皆惊。他的明牌是把汉军所有的主力部队放在黄河边,背水一战和赵军拼死厮杀;暗牌是另派一支奇兵,悄然地袭击了赵军的营垒,一举捣毁了敌方老巢,致使赵军全线崩溃,取得了消灭赵国的胜利。

119、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20、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兴军,将不可以愠(yun,怒也)用战;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

孙子兵法经典100句

121、是他说是唯一流传下来最系统的一部兵法,是一部“前孙子者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的兵书。

122、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123、不轻易相信对手,要时刻警惕。

124、法则一: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125、《孙子兵法》中:“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126、知吾卒之至者,可以击之矣。

127、《孙子兵法》说:大凡作战,一般都是以“正兵”抵挡敌人,用“奇兵”夺取胜利。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已经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

128、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129、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30、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31、二、先胜原则。《孙子兵法·形篇》中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先胜,就是先要使自己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谋划等方面都胜过敌人。

132、"知耻近乎勇。"(有羞耻心可以激发出人的勇气和斗志)

133、无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34、孙子认为,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又不放过任何足以战胜敌人的机会。不仅是在战争中,我们可以把这个道理推及至职场。当对手自身的条件、拥有的资源都要强于自己时,我们要保证不被打趴下已实属不易,战胜强敌则是一种奢望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创造条件,积蓄作战实力,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这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寻找战机,以弱制强。

135、孙子兵法强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讲练兵方面,孙子兵法注重士兵的训练和指挥的能力,“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敌制胜,不失军机”。同时,孙子兵法也强调了战争的政治性,“以战则守,以守则攻”,“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因此,要想打好战争,必须注重训练士兵,提高指挥能力,同时也要注意战争的政治性,善于运用策略和战术。

136、这句话的意思简单明了:用兵贵在速胜,不宜持久。《孙子兵法》认为,在战争中,时间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想速战速决,歼敌制胜,就必须将时间转化为战斗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牢牢抓住所有机会,不给对手丝毫喘息和卷土重来的机会。

137、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之地也。

138、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了解透彻,打多少次仗都不会失败。

139、第六类:以王翦和美军为代表。对《孙子兵法》中战争打得是实力这一思想认识比较深刻。《孙子兵法》中《作战篇》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意思就是打仗很费钱,非常贵。王翦在灭楚的战役中,就是利用了这一思想。王翦在出征前向秦王要60万兵,秦王觉得没必要,一来60万兵这么多,万一王翦反了怎么办?二来60万兵这也太多,消耗太大,肝儿疼啊!三来60万人去灭楚国,凭人多打赢的,赢得也没意思!于是秦王还是想使点巧劲儿,派了李信带20万人去灭楚。这节奏跟长平之战的赵王心态也差不太多了,结果李信去了跟赵括心态一样,想要主动创造机会,速战速决,一战成名,结果被楚将项燕抓住机会打败了。秦王一看不行,还要找王翦,给了王翦60万兵再去伐楚。这回秦军兵多,粮多,钱多,耗的起。60万秦军精锐部队在楚国边境耗了一年,楚国的国家储备资源被征召保家卫国的军队消耗的差不多了,盲目乱动寻找机会的时候,被秦军抓住破绽,一击必杀了,至此楚国国灭!美军的例子也一样,打仗打的是综合国力。二战中,美军的轰炸机,坦克,航母生产速度比德军和日军的击毁速度还快,你还怎么打?美军在二战中打仗没什么战术,就是洗地,坦克平推,不需要技战术,综合国力碾压。所以我们也一样,过于追求奇谋巧计,想着使巧劲办大事儿,实际上不一定有那么好的效果。关键要积累实力,只有实力到了,随便打打都是《孙子兵法》里的思想体现。实力很弱,再怎么读《孙子兵法》打出来的都很可能是赵括的纸上谈兵。

140、这两句大意是:把军队置于必死之地,身陷绝境,反而能转危为安。保存下来,取得胜利。这也是出奇致胜的一种方法。遇到情况危急,已无退路的险要关头,可把军队投道线上,士兵如过河卒子,只能进不能退,为求得自身的生存,必须背水一战,拼死搏斗,这样反而能转败为胜。

141、)知己不知彼,每战必败。

142、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143、孙子兵法作战八项原则:

144、本句出自第十二篇《火攻篇》。〔曹操曰:不得已而用兵。〕主不可以怒兴军,将不可以愠用战;合乎利而用,不合而止。曹操曰:不以己之喜怒用兵也。〕这是典型的告诫‘感情用事’者的经典名句。由此可以看出,以利为动,是孙子重战慎战思想的核心,是《孙子》对待战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孙子从战争的严酷性和可能引起的后果出发,站在现实主义的立场上,本着安国全军的根本目的,以军事家应有的理智和应负的责任,提出上述重战、慎战、备战的理论。显然,这是一种冷静、理智、现实的态度。有了这种态度,才能避免盲目好战和穷兵黩武,把国家和人民拖入灾难的深渊,也可以避免一味反战,寝兵偃武,使国家和人民丧失警惕,受祸于猝然之变。在孙武看来安定国家、保全军队是战争最根本的目的,一切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因此,战争的最大效益莫过于安国全军。对于这个重大的问题,君主和将领必须慎重处置。孙子的这种既慎战又重战的理论,受到历代兵家的重视,成为一切“善战者”必备的品格和条件,至今仍有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同样在商战、交友、竞技中都应当切记这个道理。

145、这几句大意是: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到敌人士气衰落、疲惫时再去攻击它。“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和“避实就虚”的作战原则一样,都是说明在敌我力量相当时,可以作暂时的让步,以保持我军的锐气,使敌人疲劳沮丧,减杀其优势,待到时机成熟时,再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146、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147、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148、【释句】武器装备由国内取用,粮食饲料则在敌国补充,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就可满足作战需求了。

149、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即:避实击虚,实指:敌人强大的力量,虚指:敌人薄弱的部分,当然要避开敌人强大的力量,去攻击敌人薄弱的部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需要高明的军事家们,用各种手段获得敌情后,再加以客观的分析和判断,才能既成功的消灭敌人,又有效的保护自己,这绝非易事。

150、天者,阴阳、四时、五行之会也。

孙子兵法经典100句

151、也就是说,要灵活、速度、变化无常。在孙子兵法中,集中体系在“任势”思想中。

152、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153、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154、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生死;

155、正兵和奇兵之间可以随时转换,奇兵可以瞬间转换成为正兵,正兵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转换成奇兵。战势不过奇正,而奇正的变化却无穷无尽。奇正互相转化,就像圆环一样无始无终。

156、一、先知原则。《孙子兵法·用间篇》中说:“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就是预先掌握情况,预见战争胜负。《谋攻篇》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强调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必须掌握。

157、本句可以说是普通大众最熟悉的名句了。也是出自《谋攻篇》。其名声虽大,但是也只能排在第四位。核心就是要求斗争者要通晓敌我情况。这是对情报、资料的高要求。当然,这也是非常正确的。记得在长征过程中。总是能够躲过蒋介石的包围圈。就是红军的谍报人员水平很高。能够准确破译敌方的密码。从而使准确掌握情报。进而为我军制定最好的战略战术方案。如果不知情,可能就要出现错误的判断。事实上遵义会议不久就吃过对敌人兵力判断错误的亏。所以情况不明切忌决策。当今社会处在信息时代。对对手的研究,了解也是极为重要的。

158、第一类,是把《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一起看的,觉得《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一个逻辑体系下的思想指导。因为毕竟《孙子兵法》中也有“兵者诡道也”这么一句话,觉得战争就是奇谋巧计,用个声东击西,离间计,苦肉计,美人计什么之类的就能解决问题。战争史上的大多数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貌似都有这些奇谋巧计的影子,各路名将用的都炉火澄清,让人看的也是大呼过瘾。我个人认为《三十六计》里的这些计谋很有意思,在我想象中,它应该是这么产生的。一个年轻辉煌过的名将,年迈以后,别人问他年轻时候怎么打赢的胜仗啊?他喝了很多酒,醉醺醺的对着年轻的后辈,骄傲且神气的说,我用了什么什么计谋就怎么怎么样了。年轻的后生听的过瘾,讲述的人说的也带劲儿。于是年轻的后生把这些酒后的表述拿来作为素材写了《三十六计》。就如同采访北京的出租车司机,听了很多高层秘密决策的实情,把这些内容经过加工,写了秘闻,然后刊登在小报上一样,销量还是很不错的。

159、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160、法则二:胜敌而益强。

161、口诀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162、《孙子兵法》说,战胜敌人的同时也能壮大自己。这一思想里面包含着十分重要的力量转化的战略意识,关键在于如何通过借用对方力量而使自己力量增强,这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战略指导艺术。

163、以下是《孙子兵法》的十句口诀: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64、先知己,然后知彼,胜率增加百倍。

165、第七类:以毛为代表。对《孙子兵法》中道的思想理解的最为深刻。《孙子兵法》中《计篇》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而不畏也。”这就是说站到道义的制高点上,那就无敌了,其他都是虚的,再牛逼没用啊。日军再牛逼不行啊,德军再牛逼不行啊,没有道啊,老天都看不下去了,综合国力再强也不行。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如日中天的苏联和超级大国美国都折戟沉沙阿富汗就是这个道理。阿富汗是穷的啥也没有,但人家阿富汗就是铁了心要干,除非他们把阿富汗所有人全杀光,不然他们就赢不了,阿富汗就是要干翻侵略者,就算拿家里的菜刀也要干,这还咋玩儿,没法玩儿了。解放战争也一样,我站到道义制高点上,那国军战斗力简直没法看,傅作义再会守城,投降了。杜聿明再厉害,奈何手下士兵成建制投降倒戈,你战术上还要奇正相合有啥用啊,这部队的组织度,离开铁路线分分钟被剿灭。完全是降维打击了,不在一个水平上。生活中的道也很多,大的来说,我一直致力于为人民服务,努力精准扶贫,减税降费,兴建基础设施,改善民生,这就是有道,大家都支持,就能干得好。小的来说,就比如说我自己创业,家人反对,朋友嘲笑,也不支持这个行业,房东也看我不顺眼,我就没有道,很难干成,障碍太多。

166、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167、兵者,诡道也。

168、这些兵法谋略口诀是从古代兵法家的经验总结中得出的,经过长期的实践和验证,被认为是战争中的重要策略和原则。这些口诀中的每一句话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应用场景,可以帮助指挥官在战争中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

169、【今译】对于小心谨慎的敌人,要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

170、我是煮酒论诗,我来回答。

171、避实击虚.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指出,战争中兵力的布置是战争指挥者依照所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其兵力必定是有强有弱.我方在作战中应当避开敌人兵力强大的部分,而重点进攻敌军兵力薄弱的部分,这样就能夺取战斗的...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兵法》的另一作战要点是:致人而不致于人.“致人”,即调动敌人,让敌人依照我的意行事;“致于人”,即被敌人调动.孙子指出,在战争中,最重要的一点便是避实击虚。

172、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173、本篇其他佳句还有如:‘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所不守也攻其所必救’。

174、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175、但是并不局限与军事,还牵涉到很多政治方面的谋略。

176、文:道义。武:法纪。这句话的意思是用道义教育士兵,使他们听从命令;用法纪约束士兵,使他们行动一致,这样就一定能取得胜利。这句话出自《孙子•行军》:“卒未亲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177、无需操作。

178、实:敌人力量充实。备:防备。

179、这几句大意是:百战百胜固然好,但不是好中之好;不经过战争而使敌人屈服,才称得上好中之好。这段话反映了孙武战争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孙武认为,战争的目的在于“能自保而全胜”,百战百胜实难作到,即使全胜了,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己方也要受到很大损失,若运用谋略和外交手段取得胜利,即“不战而屈人之兵”才算上策。所以他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即两国相争,最高的是斗谋略而使对方屈服,其次是通过外交斗争面取胜,再次是交战而取胜,最下者为攻城取胜。孙子的这一战略思想,很值得学习。

180、——《孙子兵法·虚实篇》

孙子兵法经典100句

181、兵法谋略的10句口诀是:1,百战百胜是战争的目标。

182、不要在进攻中太过冒进,要保持冷静稳重。

183、【释句】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给敌人造成攻击远处的假象,要攻打远处的目标,相反却装作要在近处攻击。

184、)声东击西,欲擒故纵。

185、孙子兵法是一部全景实战,全流程实战的克敌制胜之法。

186、最为一部“兵书”很多人都会觉得书中应该都是晦涩难懂的战略战术,其实并不是,应该从其他方面去分析这本书的中心思想

187、这几句大意是:用兵的原则,有十倍于敌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有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有一倍于敌的兵力就要设法分散敌人,有与敌相等的兵力要设法击败敌人,兵力比敌人少就要退却,实力不如敌人就要避免决战。用兵的基本法则是根据敌我强弱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针。在我强敌弱的情况下,应集中优势兵力,包围、进攻、消灭敌人;在敌我力量接近时,应设法分散敌人的兵力,果断地攻击敌人,将敌人击溃;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则回避与敌交手,能走便走,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否则,或者会坐失良机,或者会冒险交战,导致战争失败。作为兵战的原则,这几句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88、利而诱之。

189、另一个关于《孙子兵法》的问题中,有一位答主是这么定义《孙子兵法》的,他说《孙子兵法》是成书的那个年代全球实用主义的一个巅峰。我非常认同这一观点,本人读书不多,所以《孙子兵法》是我人生中做判断和决策的主要依托工具,对我个人的成长帮助无限巨大。很多书籍是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但《孙子兵法》这本书不仅帮我们理清生活的底层逻辑,并且给了具体的操作指导。这种思想是建立在《孙子兵法》整体思想体系之上的,并不是简单的带兵打仗。

190、现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成为很多国家的外交指南

191、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孙武同志在《孙子兵法》首篇开宗明义,首言说了句振聋发聩的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192、按照题主的问题来说,《孙子兵法》的深刻含义是什么,我才识浅薄,简单能看到这几个类,跟大家分享一下,说的不对的,欢迎讨论。

193、这几句大意是:战争是一种用假象来欺骗和迷惑对方的学问。所以,本来自己强大,却要伪装成弱小;本来具有战斗力,却要伪装成不堪一击;本来已逼近敌人,却要伪装成相距甚远;本来要向远处,却伪装成要向近处。(总之,处处要使敌人产生错觉)。常言道:“兵不厌诈”。战阵之间,必须施以伪装,使敌人产生错觉,作出错误判断,然后趁机对敌方进行袭击。定可获胜。由这几句派生出来的声东击西、指南打北等战术,都是以假象迷惑敌人,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194、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那么身经百战都不会有危险。“知己知彼”是《孙子兵法》中被引用得最频繁的一条作战原则,也是全书的精华所在。作为一种智慧,一种决策制胜方略,不论是在战争中还是在职场上,甚至是在人际交往中,“知己知彼”都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195、火攻,水攻,伏击等战术都要灵活使用。

196、这是孙子兵法《虚实篇》中的内容。本人认为是最经典的名句。故把他排在第一位。曹操曰:势盛必衰,形露必败,故能因敌变化,取胜若神。其实,这句话的含义远远不止这些。他最重要的思想就是要时刻冷静科学地分析当前的局面。对局面的微妙变化都应当了如指掌。只有根据局面的变化而不断改善应对方式才是最好的策略。这个精神在战术层面上显得更为重要。不管是商战,还是兵战;不管是交友、还是创业;不管是竞技,还是谈判。时刻保持对局面的透彻分析和针对性的应对是每个决策和行动者必备的素养。

197、韩信乱点兵口诀: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束梅花二十一,妻子团圆整半月,除百零五便得知。适用范围是已知总数除以3、5、7后的余数,并且要知道总数的取值范围。然后用除以3的余数乘以70,5的余数乘以21,7的余数乘以15,最后把这三个数的和加起来根据数值范围减(或者加)若干个105(3、5、7的最小公倍数)

198、彼:敌军情况。己:我军情况。殆:危险,引申为失败。

199、"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引出《孙子兵法》)

200、因此,要想读懂孙子兵法,解开孙子兵法之实用价值,必须读透军形和兵势两篇。

201、)以逸待劳,以柔克刚。

202、按照班固对兵法的分类,孙子兵法属于“形势”这一类。

203、恕我才识浅薄,罗嗦嗦说了这七点,至于《孙子兵法》中的深刻含义,那是远远要多于这些的。总的来说,我理解的《孙子兵法》深刻意义是,干事情要事先谋划好干正事儿,不是正事儿,没有道,迟早玩儿完。然后看资源够不够,资源够,能干的起再干。干了正事儿以后,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先把自己的基本功打扎实,业务做好,然后等着机会来临了抓住机会,没机会就等,等不来就认命了。机会来了的时候,要造势,形成自己必然会成功的势,得道多助,成功概率就大一点。同时不能假设对手是弱智,要假设对手是王者水平,自己是弱智水平,来思考如何击败他。如果对手死不撒手,那自己要有自己的节奏,按自己的计划走,不要被对手带偏了。如果是天选之人的话,可以考虑牵制一下对手,对手进入自己节奏以后,要把关键点做实,想办法让对手暴露自己的虚,再留一手预备队,等着对手出现败相的时候,奇正结合推他一把,打崩他的心理防线,让他自己退出竞争,自己下牌桌。当然这很理想化,事实上,多数情况是,我们拿对手都无可奈何,只能等他自己完蛋。而我目前还处于尽量不被别人打崩的处境。

204、第二战:在渡过黄河要进攻魏国的时候,同样是明暗两张牌。明的一张牌,在黄河渡口修建浮桥,搞得沸沸扬扬,吸引魏军的主力。而暗的一张牌呢,则是在下游水浅的地方,直接用巨大的木桶度过一支奇兵,从后面袭击在黄河渡口把守的魏国军队,一举将其击败。

205、——《孙子兵法·谋攻篇》

206、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

20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08、《兵法谋略》有10句口诀。

209、班固对形势的定义是:形势者,雷动风举,后发先至,离合背向,变化无常,以轻疾制敌者。

210、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孙子兵法经典100句

211、法则五: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212、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213、孙子兵法是一本讲谋略的书,以军事为载体。

214、但是,仅存下来的这一部分,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当中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全世界的有识之士,包括国内的相关专家和学者,对这一著作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热情满怀。

215、识众寡之用者胜。

216、)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

21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18、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219、这几句大意是:对敌人要以小利诱惑他,使他上钩;要扰乱敌人,趁机战而胜之;当敌人实力雄厚时,要防备他可能进攻自己;当敌人力量强大时,就要避其锋芒,保存实力。这几句讲用兵之道在于计谋,作者认为,“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见《韩非子·难一》),因而可以小利诱之,使敌人迷惑,中计;可以扰乱其军心,破坏其给养,打乱其部署,最终打败敌人。若看到敌人实力雄厚,就应考虑到敌人可能会对自己发动进攻,应有所准备。两军对阵时,看到敌军强大,就要有所回避,不可硬拼、硬冲。此二句所谈用兵之道,在现代军事上也可作为借鉴。

220、这10句口诀分别是「疾(jí)在前、不惧死、无常(cháng)恐惧、制胜(zhìshèng)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胜毋(wú)骄(jiāo)敌、兵不厌诈(yànzhà)和攻心为上」这些口诀,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的军事指挥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21、:1.《兵法谋略》有10句口诀。

222、"欲战者先饥于外,必敌饱而后纵。"(要想取胜,必须在战争之前打破敌人的精神和意志,让他们饥饿而不饱足)

223、《兵法谋略》的10句口诀分别为:1、九变之轻重,2、形节之能不能,3、同异之判若,4、疑似之否泰,5、攻防之势禁,6、水火之利阴,7、虚实之用间,8、用兵之优劣,9、君臣之上下,10、将帅之任用。

224、——《孙子兵法·军争篇》

225、兵法,说白了,就是研究的。但是,孙子并不提倡也不赞成多。比如他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在当下,即使是和平安稳的繁荣盛世,也一点没有过时,反而更加对古人的伟大智慧由衷钦佩。另外,顺便说一下,这部军事著作不仅仅只适用于军事领域,其实它在企业管理方面还具有很高很好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感兴趣的朋友不妨仔细读一下,我相信你会有莫大的启发和收获。

标签:
返回列表

上一篇:赞美劳动者的一段话优选31句

下一篇:没有了

“孙子兵法经典100句【优选225句】” 的相关文章

精选个性签名短句经典霸气【122句】

精选个性签名短句经典霸气【122句】

个性签名短句经典霸气 1、让我住进你心里或者你的被窝里。 2、你是弯弯的月亮,照亮黑夜。||我是闪亮的星星,伴你身旁。 3、脱...

电影里的经典语录117句精选

电影里的经典语录117句精选

电影里的经典语录 1、"Theshowmustgoon."-这句话是电影中主角们经常使用的口号,意味着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演出也必须继续进行。...

人生哲理经典语录80句【121句文案】

人生哲理经典语录80句【121句文案】

人生哲理经典语录80句 1、"夫妻之间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包容,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创造幸福的人生。" 2、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

励志格言经典短句名人小学生【193句精选】

励志格言经典短句名人小学生【193句精选】

励志格言经典短句名人小学生 1、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3、慧而明理,敏而好学。 4、"学习为本" ...

孟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161句文案】

孟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161句文案】

孟子的名言100句及解释 1、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4、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

孟子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推荐108句

孟子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推荐108句

孟子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 1、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2、感悟:读书是好事,但不能读死书,死读书。书是死的,人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