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经典哲学名言优选94句
叔本华经典哲学名言
1、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2、叔本华哲学思想中表象(presentation)的含义:
3、(5)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
4、平庸的人关心怎样耗费时间,有才能的人竭力利用时间。
5、"没有深度的思想,就没有根基;没有根基,就没有生命。"
6、"我们对于自己的幸福和不幸福负有全部责任。"
7、做学问是目的不是手段。
8、"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平庸的,他们不得不借助虚伪来掩盖自己的平庸。"
9、悲观主义哲学的代表人之一
10、生存意志论;为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流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1、他说: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经常读书,有一点空闲就要看书,这种做法比常做手工更容易使精神麻痹,因为在做手工时还可以沉湎于自己的思想中。我们知道,一条弹簧如久受外物的压迫,会失去弹性,我们的精神也是一样,如常受别人的思想的压力,也会失去其弹性。又如,食物虽能滋养身体,但若吃得太多,反而伤胃乃至全身;我们的“精神食粮”如太多,也是无益而有害的。读书越多,留存在脑海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适成反比。读书多,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读书而不加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
12、叔本华是个涉猎广泛的美学家,他对音乐、绘画、诗歌和歌剧等等都有研究。他把艺术看作是解除人类存在的痛苦一个可能途径。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三部分,他对柏拉图表示了敬意,在这里他讨论了艺术以及艺术的积极意义。他指出艺术是独立于充足理由律之外的表象,所以它能摆脱意志无处不在的诉求。而这种艺术的表象和柏拉图的理念论有相似之处。
13、很多表面上的道德行为都是出于利己的目的而做出的,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原因是个人名誉和法律规范。出于个人名誉的道德行为其目的隐含着满足自己的意欲,希望自己获得他人的敬意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满足。而迫于法律规范的道德行为则是为了规避法律惩罚,免于自己受到损失而做出的。这些行为是没有真正道德意义的。出于这种目的的极端形式是:一切都是我的,别人什么都没有。基于这个原因的庸俗情况就是常看到的,那些为了生理需求上的诸如食欲、性欲以及舒适等等要求而发展出来的极端不道德行为。[4]
14、附注②:《论思考》第四节:
15、"要成为你自己,要如此强大,以至于没有人可以剥夺你的自由或尊严。"
16、人类彻头彻尾是欲望和需求的化身。——叔本华名言
17、生存意志论
18、主要成就
19、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动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植物的活动也受生存意志的支配;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理性及表现形式也只是意志和欲望的表现;知识也是意志的工具。
20、才能重新拥有父亲留下的遗产。
21、一种纯粹靠读书学来的真理,与我们的关系,就像假肢、假牙、蜡鼻子甚或人工植皮。而由独立思考获得的真理就如我们天生的四肢:只有它们才属于我们。
22、伦理学见解
23、如何摆脱痛苦
24、"一个人的价值并不在于他的财富或权力,而在于他的品格和智慧。"
25、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26、生命是一种语言,它为我们转达了某种真理;如果以另一种方式学习它,我们将不能生存。——叔本华名言
27、叔本华将从同情出发的伦理学基本原则定为: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其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公正表现了同情的否定性质,即不能忍受他人的痛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伤害他人。而仁爱则表现为同情心的肯定作用,它比公正更高一个级别,即看见他人痛苦,就象自己受苦,从而使自己去帮助每一个人。这两者都是极端罕见的,但又是确实存在的,即便再没有道德的人也无法否认公正和仁爱这两者。[5]
28、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29、读书之法
30、所有的爱恋激情,无论其摆出一副如何高雅飘渺、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都只是植根于性欲之中”、“这种强劲的动力,仅次于对自身生命的爱”。
叔本华经典哲学名言
31、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在一本书里轻而易举地现成找到自己几经艰辛、缓慢地思考和组合才得以发现的某一见解或真理,但是,经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的见解或真理却具多一百倍的价值。这是因为每一见解或真理只有经过自己的思维才会真正融入我们的思想系统,成为这整体的一部分和某一活的肢节;它才可以与我们总体的思想完美、牢固地联系起来,其根据和结果才被我们所了解,这一见解或真理也才可以带上我们整个思维模式的色彩、色调和烙印;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这一认识才可以呼之即来,为我们所用;因此,这一见解或真理有其扎实的基础,再也不会消失。据此,哥德的这两行诗句在这里完全适用,并且也得到了解释:
32、真正的道德是非常稀有的,真正道德的人也是万中无一。人们会对那些道德行为产生敬意正说明了那些道德行为与众不同,是不可思议的。叔本华引用卢梭的话说:人们不会对比自己幸福的人产生同感,而只会对比我们不幸的人感同身受。即我们的直接同感只局限于对他人的痛苦,而不是安逸。因此,同情实质上是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将他人与自己视为一体。从同情出发,直到高尚无私,慷慨大量,一切对于美德的赞美词汇都出于此而没有其它。
33、意志是世界的本质---
34、尼采和叔本华是德国哲学界两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们都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名言。以下是一些尼采和叔本华的名言:
35、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实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36、这三者的比例在一个人的性格中无法改变,对这个观点的论证是从人类的普遍态度出发的。对于一个过去犯过错的坏人,人们就对他永远不抱有信任的态度;一个被认为是好人的人,无论做了什么错事总能受到人们信任;攻击对方时,都攻击他人的性格而不是事件本身,因为性格被认为是无法改变的东西,例如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切事物都是先有本质,再有本质的发挥,所以一切行为都是出自个人的自由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37、"没有什么比人更让人感到神性。"
38、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为了解释这样一个问题:遇到的各种事物中,有些事物与另一些如此相似,如果不是因为它们的个体性就几乎分辨不了。于是就有了共相和殊相的问题,在柏拉图看来,只有理念是永恒的,而经验世界是处在不断变化中的。叔本华意识到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康德的物自体有异曲同工之妙,康德指出:知识只是在认识表象而不是自在之物;柏拉图指出:认识的经验世界不是真正的认识对象,只有理念才有意义。[3]
39、人类幸福的两大敌人是痛苦和无聊。
40、人的全部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41、人生为什么很悲观?或意志为什么令人痛苦?
42、具有伟大心灵的人,相对于他的心灵来说,永远是王。
43、柏拉图、康德、歌德、瓦格纳
44、他指出:康德错误地假定知觉包括想象,将直观和思维混淆起来。康德构造了将感性直观和知性十二范畴共同构成经验对象的理论。叔本华发现若按照这种理论,表象世界就成了既是直观又是思维,既非直观又非思维的东西。而且这样一来动物要么就具有思维,要么就连外在世界的表象也没有了,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45、"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接近死亡的过程,人类必须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意义。"
46、人是利已主义的;欲望的满足总是受到条件的限制;人生活在摩耶(maya)之幕中;人生就是苦难:“生命,整个儿地根本地就是痛苦,它是和痛苦分不开的”,“每一部生命史就是痛苦史;对知识乐观主义的批判;幸福与快乐包含在痛苦之中;世界唯有人的痛苦最深。
47、"那些不能杀死我们的东西,最终只会使我们更强大。"
48、《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附录与补遗》
49、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
50、一个人能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想要的。
51、(4)整个大自然以及无生命的事物也不例外。
52、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
53、读书是让别人在我们的脑海里跑马;思考,则是自己跑马。
54、叔本华是怀疑论大家
55、叔本华:
56、叔本华的伦理学大致可以用这样的逻辑来描绘:万物间无差异-->人、我间无差异-->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同情心的油然而生-->公正和仁爱思想的建立-->道德的建立
57、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58、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59、读书越多,留存在脑中的东西越少,两者造成反比。读书多,他的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的黑板一样。
60、(6)知识也是意志的工具。
叔本华经典哲学名言
61、阅读只是我们自己思考的代替品。在阅读的时候,我们是被别人牵引着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许多书本的唯一用处只在于向我们表明错误的道路竟有如此之多,而我们一旦[3]让自己听从其引导,就会拐入实在是不堪设想的迷途。但听从自己守护神的指引,亦即自发、独立、正确思考的人,却掌握着能够找到正确路向的罗盘。所以,我们只能在自己的思想源泉干枯的时候才可以进行阅读——而思源干枯甚至对头脑思想优秀的人来说也是常有的事情。而赶走和消除自己的、具原始力度的思想,目的只是阅读随手拿起的一本书——这样做就是对我们的圣灵犯罪。这样的人就好比为了察看植物标本或者观赏铜刻的大自然风景而回避一望无际的大自然。
62、叔本华最反对死读书、读死书的人。读书必须思考,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读,和经常骑马坐车而步行能力必定减弱的人一样,将会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63、叔本华是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开创者,现代西方哲学的先驱。他反对理性主义对理性作用的夸大,而重视对生命自身的探讨.
64、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创始人
65、从根本上说,只有我们独立自主的思索,才真正具有真理和生命。因为,惟有它们才是我们反复领悟的东西。他人的思想就像夹别人食桌上的残羹,就像陌生客人脱下的旧衣衫。
66、叔本华对康德是充满赞美之情的。在对康德哲学批判的附录标题上,他引用了伏尔泰的话:真正的天才可以犯错而不受责难,这是他们的特权。
67、美学成就
68、风格是心灵的外观。
69、叔本华借鉴了他们两者的思想。康德的物自体不能被完全认识但能被直接认识。意志作为自在之物,不从属于时间、空间和因果律,因此不是个体化地被认识。柏拉图的理念则可以在作为意志的客体化在客体化的对象中被找到。所以一切艺术就是对理念的直接把握,是理念的一个具体显示。这种把握和显示同样具有一种绝对的普遍性和超时间或空间的本质,所以它就能将人类从永不休止的欲求中解脱出来。于是美也就具有了极高的价值。艺术家作为天才,可以把握殊相中的共相,通过理念把现象和意志相分离,这种能力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70、小人常为伟人的缺点或过失得意。
71、(3)植物的活动也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72、无关心的态度;转向艺术:建筑、绘画或雕刻、诗歌、悲剧、音乐(意志的客观化程度由低到高);否定意志但不自杀;改变观点,默认自己的痛苦,同情的爱。[6]
73、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更有趣,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74、附注①:(本人在看过多个版本的中文译本后,感觉韦启昌先生的译本翻译还原度极高,尤其是语境和个别生涩用词的拿捏都极其到位,希望你也能够通过韦启昌先生的译本来品读叔本华的作品)
75、第二种非道德的动机是恶毒,它的目的是希望别人痛苦。恶毒是无处不在的,但一般它的程度都是轻微的,普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漠视和反感。人类用礼貌和聪明来掩饰这一动机,所以背后的恶意中伤和谣言诽谤便相当常见。恶毒的两大根源是嫉妒和幸灾乐祸,嫉妒是与生具来无法摆脱的卑劣人性,因为嫉妒的东西本应是受到敬佩和感动的。而幸灾乐祸可以说是恶毒的普遍现身,没有比幸灾乐祸在道德上更一无是处的了。出于恶毒的极端形式是:尽其所能地伤害别人,一切残忍的行为都只是将幸灾乐祸付诸实施的行径。一切的非道德行为都能由以上两种动机中推导出来。[4]
76、财富就像海水,饮得越多,渴得越厉害;名望实际上也是如此。
77、没有人生活在过去,也没有人生活在未来,现在是生命确实占有的唯一形态。
78、叔本华指出伦理学是很简单的一门学科,他从人类行为的动机出发探讨人类道德的基础。人类行为的动机可以分成三种:希望自己快乐,希望他人痛苦,希望别人快乐。这三种动机分别概括为利己、恶毒、同情,其中利己和恶毒是非道德的推动力,只有基于同情是真正的道德行为。
79、我们必须流下热汗,
80、(1)人的躯体也是自我意志的表现。
81、艺术品具有一种超时间的本质,而音乐同时具备超时间和超空间的本质,所以音乐不只是对理念的复制,它还更接近意志其本身。所以它也就具有一种更高的价值。音乐和表象世界几乎是并列的存在。但这种美都只能使人们从意志那里得到暂时的解脱,因为这种对于美的诉求只能使人陷入意志其本身的陷阱中去,所以它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3]
82、对于道德基础,也就是同情心的起源论证是最困难的问题。同情心应该是对自身遭遇痛苦的推己及人而并非从他人感受到痛苦的触发,也就是认为人,其实本无差异。在利己和痛苦主义者看来,他人和自我之间存在一种绝对的差别,这是他们和富有同情心的人根本上的不同。所以道德的起源也就是看透他人和自我间的无差异性,这即是同情的基石,也是道德的基石。展开而去,就是认识到万物间的无差异性,这里叔本华对道德起源的论证存有一种神秘主义倾向(万物一体),和中国的庄子的齐物思想本质上有共同之处。[5]
83、"人们总是会找到一种方式去表现自己的本性。"
84、亚瑟·叔本华(德文:ArthurSchopenhauer,1788年2月22日—1860年9月21日,享年72岁),德国著名哲学家。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公开反对理性主义哲学的人并开创了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先河,也是唯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认为生命意志是主宰世界运作的力量。
85、由于一切行为的动机都出于利己、恶毒、同情这三者,所以一个人的道德程度就可以看成这三者在他的性格中的比例。同情在这三者中所占比例越大,则一个人的道德程度越高。
86、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都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
87、康德指出:因果律是先验的,所有的经验知觉都是处于主观之上,不可能区别或认识物自体。而叔本华指出:仅用直观就能获得经验对象。关于物自体的知识,是通过理智这种内在感觉而获得的,它只在时间的形式中被认识。
88、你好,你提到的那句话出自叔本华晚年整理出的论文杂集《附录和补遗》里的《论思考》第4节(详见附注②),但可惜的是《附录和补遗》在中国一直没有完整的翻译版本。直到韦启昌先生的出现,他在认真整理《附录和补遗》之后,挑出了大部分内容进行翻译,根据内容的分类以《叔本华思想随笔》和《叔本华美学随笔》出版,而含有你提及的那句名言的《论思考》分类收入了《叔本华美学随笔》当中。
89、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与倦怠之间徘徊。
90、"真正的生命不是简单地活着,而是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
叔本华经典哲学名言
91、(2)动物的各种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
92、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
93、代表作品
94、叔本华指出:康德的最大功绩不是他的认识论,而在于他划分了表象和物自体之间的区别。他指出:康德错误地假定知觉包括想象,将直观和思维混淆起来。康德构造了将感性直观和知性十二范畴共同构成经验对象的理论。叔本华发现若按照这种理论,表象世界就成了既是直观又是思维,既非直观又非思维的东西。而且这样一来动物要么就具有思维,要么就连外在世界的表象也没有了,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 • 叔本华经典哲学名言优选94句
- • 欺凌造句【57句文案】
- • 24节气顺口溜优选84句
- • 毕业生自我鉴定200字大专汇总95句
- • 儿童快乐成长的名言【优选67句】
- • 精选个签文案伤感【68句】
- • 与众不同是啥意思-集锦46句
- • 弗洛伊德性驱力发展分期不包括【好句摘抄47句】
- • 灵丹妙药的造句-摘抄140句
- • 当幸福来敲门现实意义20句
- • 长江一泻千里造句-集锦55句
- • 得的造句10个【81句精选】
- • 小学毕业班主任寄语集锦优选33句
- • 优选夸奖老师教得好的成语【53句】
- • 团队口号比较霸气的16字119句
- • 体育的名言-集锦89句
- • 好习惯精选67句
- • 精选小学生感恩手抄报简单又好看【55句】
- • 同学录恩师赠言164句
- • 著名的爱国现代诗-推荐113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