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句感悟
1、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没有无回报的付出,也没有无付出的回报。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越大,只想别人给予自己,那么“得到”的源泉终将枯竭。
2、《道德经》说:“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去之,必固予之。”后两句的意思就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我们可以理解为,要想让人归附你,就要施恩给人家;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利益,你必须也要给人利益。
3、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jì)讳(huì),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4、(相比而言)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心中彻底忘记双亲是极难的。
5、五、您永远要感谢给您逆境的众生。
6、所以对待老子的思想,要批判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序言
8、杨广想到做到,当即向蒋氏宣布她的人质生活至此结束,她尽管回到她儿子身边去就是。蒋氏果然感激涕零,临行再三表示她一定会督促士雄接受圣朝的节制。
9、得与失的互为转化之效果,有时也并不是马上就可以见到的,但懂得其中奥妙的人,会掌握取舍的主动权,让它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10、庄子讲了一段孝道的经典:“(以养孝易,以敬孝难。)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11、孝道危机在前,慈道危机在后。这个后果是因为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这句经文,还是老子的警告没有被重视呢?孔子把父父子子作为心中的崇高理想,但很多男性已经没有父亲的天性了,剩下的只有母亲不离不弃。如果最后这道人伦防线也失守了,这个孩子就成为孤儿了。母亲依然伟大,部分父亲已经不再伟大。作为一位华人的文化使者,孔子该作何感想?
12、一位高学历父亲的儿子已经长到10岁了,这位外表光鲜的父亲从来没有为儿子花过一分钱,根本没有父亲的责任感和亲情,慈道尽失。因为他心中只是希望为前途成功而奋斗,原来指望妻子家资助他,妻子发现丈夫根本没有亲情爱意,心中只有前途金钱,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于是这位高材生对亲生儿子视为路人。这不是个案,华人不愿意宣扬家丑而已。
13、(相比而言)使双亲同时忘记儿女和天地是容易的,但使天地忘记我极难极难。
14、九、生活是由很多不起眼的小事组成的。只要您认真对待每一件算不上事的事、善待每一个算不上人物的人,渐渐积累出的收获将会是您想也想不到的。
15、【译文】
16、三、播下自然无为种籽的神圣能量或恩典,不去担心,只是用心、开心、宁静、无忧、无贪,相信一切会有进展的。
17、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是一个以养士出名的相国。由于他待人十分真诚,感动了一个有真才实学而十分落魄的士人,名叫冯煖。冯煖在受到孟尝君的礼遇后,决心为他效力。
18、十、人生不要过于聪明算计,顺其自然、尽心尽力、敦厚踏实才能得到上天护佑。
19、即使你忘恩负义,对天地之德毫不领情,甚至骂天骂地,天地依然无怨无悔,供养你阳光、空气、水,还让你脚踩在大地上。
20、老子说:“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所以圣人说:我用以民为本的方法领导人民,人民就会自然而然的教化。我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人民就会自然而然的守规矩。我不给人民添麻烦,人民就会自然而然的富足。我不欲壑难填,人民就会自然而然的纯朴起来。
21、蒋氏以死相逼,钟士雄只得唯唯听命。虞、钟等人失去了钟士雄的帮助,实力大为不济,很快就被隋军讨平。岭南一带,终于在隋王朝的版图上化虚为实。
22、在与人交往,与人合作时,把你并不紧缺的资源慷慨地送给对方,解对方之急需。对方投桃报李,定会以自己的资源相报,而这有可能正是你紧缺的。
23、八、越是经历了风雨的人越懂得低调,越是不谙世事的人越张牙舞爪。
24、四、磨难是所无人报考的大学,但能毕业的都是强者。
25、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26、(相比而言)以食物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27、感悟:老人言说,活在当下,处事圆融,并没有什么错。对于处事油滑之人,纪晓岚曾有过这样的评述:“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为人处世,一定要把握好火候,该坚持的时候坚持,该放弃的时候放弃。沉下心来,分清利弊,保持适当的弹性,才能平衡好各种关系。“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做人不能太精明、太出风头。感觉到了危险,就先退后一步。低调做人,既有助于保护自己,又有利于融入人群。人不可能时时刻刻占据主动,在“低调”心态的支配下,才能成就得了大事业。有时候,不妨闭上眼睛,问问自己:人生在世,怎样才能做到心胸坦荡?心要皈依到一处,先得做好事、行善举,要正直无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人都是有思想的,人的思想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自己的事。只有胸怀坦荡,才能受人尊敬,成就璀璨的人生…..
28、(相比而言)以儿女忘记双亲是容易的,让双亲忘记儿女是极难的。
29、二、无为,是天长地久的最好药方!
30、史学家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正是一语道破了这种取与舍的真正含义。
31、杨广突然想起攻进陈国都城以后,在抓到的上流人物中有一位姓蒋的贵妇人,这个蒋氏好像就是伏波将军钟士雄的母亲,据说是陈国皇帝因担心手握重兵的钟士雄反复无常而将她留在都城做人质的。若果真如此,事情就好办得多了。
32、《道德经》针对的主要对象为领导者,可以形容为领导者法则,同时通过个人悟性亦可引申至普通人的工作与生活。所谓的领导者法则就是放下自我利益与欲望,为大家做事,为大家谋福利,做到无我利他!
33、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去之,必固予之。——老子《道德经》
34、千万人中或有一个绝情父母,心中没有儿女,但他们还不能心中同时没有天地。他们还有最后丁点对天地的良知,还具有最后丁点天地良心,因此也可以被称为良知未泯(善根未断,还有拯救的希望)。
35、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6、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自己走过的路,要不断总结,不断思考,找出规律,逐步认识世界,理解世界,掌握未来世界的运行规律。
37、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然归化;我虚静,人民就自然端正;我不造事,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没有欲望,人民就自然质朴。”
38、(相比而言)让双亲忘记儿女是容易的,让双亲把儿女和天下同时忘记是极难的。
39、(相比而言)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40、一、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之道的核心。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可妄为、不可强为、浑朴自然,通过无为而达到了最积极的有为。
41、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2、“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意思就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我们可以理解为,要想让人归附你,就要施恩给人家;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利益,你必须也要给人利益。
43、十一、如果您感恩所有的人,所有的生命都会对您友好;如果您怨倦人生,生活将远远地离开您。
44、六、优秀的员工往往不是被动等待别人安排工作,而是主动去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然后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45、白:本义为白米粒。这里是引申义:纯洁、洁净。
46、蒋氏也真是言出必行,她回到临贺不久,临贺郡就有虞子茂、钟文华等人起兵反隋,虞、钟等人想借助钟士雄的力量,派人来拉他入伙,钟士雄亦欣然有响应之意。蒋氏大怒,厉声对士雄说:“我在扬都(今江苏南京)那一段日子,说不出有多么艰辛,幸逢圣代,我们母子才得团聚,这种大恩大德,结环衔草尚嫌难报万一,又岂能做出悖逆造反的事来!你如果执意要以禽兽之心为心,背德忘义,我就一头撞死在你面前!”
4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者。
48、不仅孝道在衰落,父母的慈道也在衰落,至少父亲的慈道在衰落。
49、此段真是令人荡气回肠的孝道真谛,孝道第一的曾子也自愧不如。庄子这段话可以看作老子的上课笔记。说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对孝道很排斥,那是不理解老子是真正弘扬孝道的。
5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51、释德清注:“上古虽无孝慈之名,而父子之情自足。及乎衰世之道,为父不慈者众,故立慈以规天下之父。为子不孝者众,故立孝以规天下之子。是则孝慈之名,因六亲不和而后有也。”说得甚为透彻。
52、老子在这一段里阐述了如何采用无为而制的方法来治理国家。
53、所以有道的人说:“我若‘无为’,百姓就会自我化育;我好静,百姓自然就会走上正道;我若无事,百姓自然富足;我无欲望,百姓自然就变得淳朴。
54、七、如果一个人到了30岁还是看谁都不顺眼,那他这辈子会很累。
55、依照“天之道”来制定“圣人之道”是解开《道德经》奥秘的钥匙。
56、我觉得《道德经》潜藏的一个主题是,老子提出的道,是他哲学思想的核心。道的含义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从各个方面来理解。事实上,宇宙万物之运行,是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这个客观规律,需要我们有联系的、全面的来认识,来理解。
57、但人类限于时间和空间,能全面系统地认识宇宙万物,看来是虚渺而不可能的。
58、隋高祖开皇初年,隋军平定江南,灭陈朝。除岭南以外,陈朝故土已全部并入隋朝版图。当时岭南最强大的一支军事力量是陈伏波将军钟士雄,此人拥重兵屯驻临贺(今广西贺县东南),扼守着各大要道,使隋军不能越岭南下。
59、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感悟:谦卑的人其实并非真的怯懦,正因为他们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强大,所以才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只有充分认识这个世界,有自知之明,才会越来越强大。能够认清自己,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才能稳固长足发展。
60、以清静无为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方法来用兵,以不扰害人民来治理天下。我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根据在这里:天下的法禁多了,百姓就越加贫困;民众的锐利武器多了,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心智和机巧多了,邪风怪事就越容易发生;法律越是森严,触犯法律的人便越多。
61、华人文化精英应该弘扬孝道和慈道,恢复华人父慈子孝的伟大传统。
62、[帛书原文]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tè】。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63、果然,数年后,孟尝君被人谮谗,齐相不保,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薛邑的百姓听说恩公孟尝君回来了,全城出动,夹道欢迎,表示坚决拥护他,跟着他走。孟尝君至为感动,这时才体会到冯煖的“换义”苦心。
64、何为六亲:父母、兄弟、妻子,这是世人最亲近的家人,一旦没有了家人,我们能够孤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吗?我们应该高举孝道的大旗,今天的孝道已经面临极大的危机,父慈子孝的华人文化日趋衰微,华人痛心不已。
65、华人将承载什么样的文化呢?一旦丢弃了华人固有的父慈子孝的文化传统,我们必将两手空空。孝道在衰落,父母很悲哀,后人岂不悲哀?后人哀之而不警醒,复使后人哀之也。
66、当然,你与对方的利益可能是不同质的,有时你给对方的,也许是对方更需要的。比如杨广满足了钟士雄母子团聚的利益,蒋氏则劝钟士雄弃暗投明,使杨广得到了平定岭南的利益。
67、修身养性:当人遇到烦恼事,或者有什么委屈想不通的时候,坐下来安安静静地读一下《道德经》,老子的智慧言语会让人找到自我安慰的良药。
68、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老子提出的致虚守静,少私寡欲等处事的哲学是拯救人们心灵的一剂灵药,让我们正确的看待得失,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69、以正大公平治国,以出奇制胜用兵,以不造事统率天下。我怎么知道这些道理呢?理由在于:天下禁忌太多,人民就越贫困;人民越多利器,国家就越昏乱;人多追求投机取巧,邪恶事情就越发生;法律命令繁多严明,盗贼就越多出现。
70、隋朝平陈主帅晋王杨广面对这一现实大为头痛。事情明摆着,隋军要乘胜挺进岭南,一方面碍于地僻路险,另一方面又会遭到岭南驻军的顽强抵抗,那么部队的损失肯定会非常惨重;如果暂时放手不管,岭南就将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而隋王朝的一统天下也就名不副实。怎么办呢?
71、经文:六亲不和,有孝慈。
72、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心得:老子的《道德经》,其实也包括儒家、佛家,说的都是关于如何从内心感受上去体悟我们的本心本性,也就是内心一气的实相问题。当我们心能真正观到那个实相的时候,外面的应对进退就如同孔子所说:“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从心所欲,就是放开对心的控制和约束,但却不会逾越大道的一丁点的矩度,所有人事的应对进退都依道而行,不会有半点差池。所以,外在的为人处世的根本,在内而不在外,内在处理好了,外在也就迎刃而解了。
73、这场人伦危机的根源何在呢?老子宣说是:“六亲不和”,亲情爱意的天性丧失是这场人伦危机的根源。庄子说和有“人之和”和“天之和”二种,只达到“人之和”而未达到“天之和”,则不是全德之人。
74、说着,冯煖果真点起一把火,把债券都烧完了。薛邑的百姓没有料到孟尝君如此仁义,个个感激涕零。冯煖回来后,孟尝君问他讨的利钱呢?冯煖回答说:“不但利钱没讨回,借债的债券也烧了。”孟尝君有点不高兴,冯煖对他说:“您不是要叫我买家中没有的东西回来吗,我已经给您买回来了,这就是‘义’。焚券换义,这对您收归民心是大有好处的啊!”
75、自己内心光明行为洁白,外表淳朴天真,这才是有德之士的样子
76、[王弼原文]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77、杨广心里一动,随即把蒋氏找来亲自询问,得到了后者肯定的回答。杨广很高兴,觉得蒋氏就是自己手中的一着妙棋,只要把握得当,就不必兴师动众而达到收服钟士雄的目的,而且成功的可能性在九成以上。理由在于,陈国皇帝以扣留人质的方式要挟钟士雄,钟士雄固然不敢轻举妄动,但心里未必不存怨愤,假如隋朝方面做件好事,让他们母子团聚,钟士雄理当有所感激。当然,仅这样还不足以使钟士雄倾心归服,问题的关键还在蒋氏身上。杨广分析,蒋氏被陈国皇帝的人质政策弄得母子骨肉分离,怨恨陈王朝的心理只怕比钟士雄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旦有人能让她返回临贺重享天伦,她一定会有一种白骨生肉的感觉,进而感恩戴德,没齿不忘。
78、他的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具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例如功成身退宠辱不惊等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更是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基础。
79、十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董事长是一把手,应该无为;职业经理人应该有为。两者结合,就是“君无为而臣有为,我无为而民自化”了。
80、【悟道心得】
8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82、一次孟尝君要叫人为他到其封地薛邑讨债,问谁肯去?冯煖说我愿去,但不知用催讨回来的钱,需要买什么东西?孟尝君说就买点我们家没有的东西吧!冯煖领命而去。到了薛邑后,他见到老百姓的生活十分穷困,听说孟尝君的讨债使者来了,都有怨言。于是,他召集了邑中居民,对大家说:“孟尝君知道大家生活困难,这次特意派我来告诉大家,以前的欠债一律作废,利息也不用偿还了,孟尝君叫我把债券也带来了,今天当着大伙的面,我把它烧毁,从今以后,再不催还。”
83、学习《道德经》的感悟:所谓不争就是双方都知道彼此的斤两,所以不争。争的情况只有一种情况:有且只有一方不知深浅,一定要争。是有人一定要跟圣人争,圣人不争不是争不过,而是没必要。
- • 道德经名句感悟
- • 描写过去记忆的句子
- • 描写一个人蹲下的句子
- • 描写背了很多东西的句子
- • 描写校园优美句子或片段
- • 写一段描写女孩的句子
- • 小学生描写景色简短文艺句子
- • 高考句子
- • 描写我闻到东西很香的句子
- • 景阳冈课文描写武松动作的句子
- • 描写校园锦鲤的句子
- • 描写炒肉丝的句子
- • 挽留爱情感人句子
- • 劳动名言警句励志
- • 为什么要失眠说说
- • 描写太阳的景物描写的句子
- • 分开一段时间说说
- • 求婚感人话
- • 带孩子熬夜说说搞笑
- • 高考应援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