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伤感文案 >

精选粽子飘香诗句七绝【60句】

2024-08-17 06:05伤感文案59

粽子飘香诗句七绝

1、以下这句“水风吹殿送微凉,竹叶金盘粽子香”就是关于粽子的诗句佳句。这两句出自宋代王珪《端午内中帖子词·太上皇后阁》,全诗如下:

2、炎炎端午榴花艳,代代相传悼屈原

3、七绝:端午

4、一袭青衣自有心,满怀玉碎恨沉沉。

5、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6、忆起当年巧手娘。

7、尝来却乏家乡味,

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9、祭奠三闾忠义死,龙舟竞发汩罗江。

10、其他还有:

11、星转斗移又重五,户户飘浮粽子香。

12、每至端阳自现身,汨罗江畔斗时新。

13、粽子香飘遍乾坤,七言诗句颂盛名。

14、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15、(平水十三元)

16、谢博友柳明赐玉:

17、艾叶菖蒲驱鬼魅,雄黄角粽祭忠魂

18、苇叶青青黍米黄,

19、七绝•端午忆母

20、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21、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22、人间繁华皆匆忙,粽香情缘寄思绪。传统文化传千古,食之时品味人生。

23、粽子蒸香贡献祖,酒杯倾醉送佳节。

24、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25、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26、竞渡龙舟旗猎猎,闲观童叟岸依依。

27、华厦同心惩腐恶,凯歌奏响撼乾坤。

28、虽然看似寻常物,怎晓情于内里藏。

2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30、殒身天问千年恨,泣血离骚万古存

粽子飘香诗句七绝

31、为因屈子离骚计,岁岁年年未用教。

32、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33、但看世上芸芸客,能守初衷有几人?

34、端阳岁岁粽飘香。

35、休看此物一身素,怎道盈怀粒粒情。

36、最出名的当属《浣溪沙·端午》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浣溪沙·端午》:

37、不为君王为屈平,年年端午照盘明。

38、楚乡遗俗迄今在,屈子冤魂亘古持。

39、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白居易《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

40、青箬新丝黍米包,端阳一到水中抛。

41、节逢端午粽香滋,檐下楣前艾一枝。

4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43、平生只为屈魂事,坚守初衷古到今。

44、风光烟雨题长恨,丝竹欢歌传美誉。

45、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元稹《表夏十首》

46、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47、【平水韵】

48、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49、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50、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51、每逢端午水中去,不为皇家为直臣。

52、多少英灵悲阕颂,离骚恨赋万人痴.

53、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54、水风吹殿送微凉,竹叶金盘粽子香。

55、千百年来筋一根,痴于水底佑冤魂。

56、端阳光辉照碧波,端阳时节澄清河。

57、一袭绿衣身带香,由来低调不张扬。

58、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59、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60、试向濯龙门上望,不教车马胜南阳。

标签:
返回列表

上一篇:描写牡丹的诗句优选汇总117句

下一篇:没有了

“精选粽子飘香诗句七绝【60句】” 的相关文章

有恒心有毅力的名言警句60句精选

有恒心有毅力的名言警句60句精选

有恒心有毅力的名言警句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丘 3、胜利属于最坚忍...

中国自信名言警句精选98句

中国自信名言警句精选98句

中国自信名言警句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2、译文:他那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必将万古流传。...

关于爱的诗歌精选118句

关于爱的诗歌精选118句

关于爱的诗歌 1、.直到地极,见证这爱祢把星辰摆放在星空,只为预定那天的相拥也把光亮存在我心中,晕成星云亮满苍穹不在乎祢...

2021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的句子精选119句

2021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的句子精选119句

2021祝愿祖国繁荣昌盛的句子 1、冬天突然就到了,唯愿一切安好,期待2021年。 2、少年强则中国强,强国有我 3、不期待突如其来的...

有关爱情的诗句网名精选119句

有关爱情的诗句网名精选119句

有关爱情的诗句网名 1、唐.白居易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嫦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3、《寒闺夜》 2、选自《定...

桃花扇36句精选

桃花扇36句精选

桃花扇 1、《桃花扇》是中国清代著名的传奇剧本,作者是孔尚任,是他经历十余年三易其稿而完成的。此剧表现了明末时以复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