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46句精选】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
1、一、情、景、事、理的浑融。
2、陶渊明是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田园诗派的创始人,“隐逸诗人之宗”。他从小“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有济苍生,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却有因不肯为“乡里小儿”折腰而“归去来”,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他生性疏懒、嗜酒成癖,但又常常无钱买酒,于是便有了“我醉欲眠”、“渊明漉酒”、“白衣送酒”等佳话。
3、三、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
4、多解论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以下三点。
5、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待”、“掷”、“贮”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
6、第三点,陶渊明诗歌呈现出了对于田园特别的留恋。
7、陶渊明在散文方面也有不小的成就,虽然数量不多,却也清新,富有情致,《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归去来兮辞》是他归隐后的第一篇作品。文中作者虚拟了“木欣欣以向荣”、“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的景象,表现出陶渊明对乡居生活充满了浪漫的情怀,这种情怀既表现出作者对乡居生活的热爱,也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痛心疾首。
8、之于“任真”,陶潜自有诗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老庄所谓“自然”是指一种状态,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面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抱朴归真。而陶潜的“自然”,既是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也是老庄的“自然”哲学。元代诗人元遗山认为,一个人写诗时是否真诚是很重要的事情,而陶渊明就是最自然、最真诚的。的确,他不愿世俗熏染,不受绳墨拘束,呼喊着“归去来兮”而“守拙归园田”,‘任真’到了极致。
9、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10、叶嘉莹也曾说:“一个诗人,如果你自己的感情里边先有了一段空虚,那么无论你的技巧多么高明,文字的外表多么华美,遇到真正有识见的人,他把你的诗读一读,就能够知道你是实的还是虚的,是真的还是假的。陶渊明的诗就从来没有一点儿虚假的感情……事实上,陶诗之所以能够形成‘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风格,也与他这种任真自得的本性有直接的关系。”(P405)
11、他开创了田园诗派,首次将大量的农家生活和劳动写人诗歌,扩大了诗的创作内容。在陶渊明笔下,田园变成了痛苦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归园田居五首》、《饮酒二十首》、《劝农》、《荣木》等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在这些诗歌中,陶渊明描绘了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歌唱了亲自参加劳动的感受。凡此种种,都表现出他对隐居的热爱,对安宁闲静生活的追求,展示了一种随遇而安、淡泊平和以及安贫乐道的旷达胸怀。
12、他的诗描写乡居生活,讴歌劳动和躬耕自给,这些都是以前的封建文学中所没有的.诗异军突起,平淡自然
13、陶渊明是东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陶诗的艺术成就主要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
14、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遍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渊明的涛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陶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含着生活的情趣。陶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这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在陶诗中比比皆是,有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15、陶诗简单,却并非直白。“一切景语皆情语”,且这些情意含蓄蕴藉而又悠然旷远,这应得益于他的“自然”美学。极尽华美的文字固然能让人在朦胧绚烂中幻灭和重生,然拨开迷雾后却是淡如白开水。陶诗的清明淡远,则像一盏山泉泡开的清甜山茶,白水、绿叶、残瓷,粗浅却自然,鄙陋却明澈。
16、元陶渊明在诗词界被称为田园之祖。
17、禅诗有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陶诗正如人之忘尘,抛开了这些芜杂粘滞的俗思俗语,落尽华芬,造平淡之境。例如他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绝不只是以简淡的笔墨勾勒出一个淳朴美好的田园居所,更深深沉淀着作者回归自然的由衷喜悦。正如陶潜自己所写,“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生的坎坷和愉悦,在他的“任真”性情下,早已淡漠,自不必赘言,然而这些“真意”却也是不愿抛离的,于是在这洗尽铅华的字里行间悄悄蔓延,醇美而隽永。
18、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19、第二,陶渊明开创了我国诗歌史上的一个新体田园诗派。
20、一。《迦陵说诗•叶嘉莹说汉魏六朝诗》叶嘉莹(中华书局)
21、第一种: 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 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 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 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 “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如《读山海经》第一首: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 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入人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 与之俱。?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完全是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使人读来毫不吃力,只史觉得接触到一 片生活情景,而这些情景、生活,以及诗人的志趣和心情,无一不是诗人真实的 感受,所以写来十分亲切。 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 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 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 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 “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了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 荫好象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 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有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 景象,生意盎然。迷是只有经过亲身体验与深切感受之后才能写出的诗句。又如 “秦为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膛务各归,闲暇则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平淡无奇的八句诗写出一片生动的田生活的声音和 气氛。苏轼说陶诗“似癯实腴”,正好说明了这个特点。 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的田 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很不相同。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幅管观的山水画面,陶诗 却在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如前引的《归园 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楼炊烟,听到 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 这种特点的形成与诗人的创作方法密切相关。诗人写作田园诗,目的并不在于客 面地描摹田园生活,而是要强调和表现这种生活中的情趣。因此,他在创作时并 不是随意摄取到诗中来,在平凡的生活素材中含有极不平凡的思相意境,它潜移 默化,使人们感到亲切,又感到崇高。苏轼说:“观陶彭泽诗,初若散缓不收; 反复不已,乃识其奇趣。”所谓“奇趣”正是从意境中产生的。由于他的诗有意 境,因而也就全篇浑然一体。这在艺术上又与汉魏诗的“气象混沌,难以句摘” 不谋而合。 陶渊明的诗歌由于内容不同,风格也不完全一样。比如他的田园诗半萧散冲 澹,而《咏荆轲》等诗却豪放有力。但后者虽然豪放,却又“豪放得来不觉” (朱熹语),和他的田诗的平淡自然仍有相通之处。 他的诗歌虽然在晋宋之间自成一格,自然流露,不假雕饰。但是细心的读者, 仍然可以看出古诗、曹植、阮籍、左思对他的潜在影响。象《拟古》的“日暮天 无云”等“风华绮靡”的诗中,显然融合了曹植的辞采。“语时事指而可想”的 《饮酒》诗,精神面目和阮籍《咏怀》非常接近,而他的《咏贫士》、《咏荆轲》 等诗,又显然是受了左思《咏史》的启发。锺嵘《诗品》说他的诗“又协左思风 力”,是十分正确的。 陶渊明的辞赋和散文,虽然篇数不多,但也都写得很好。他的散文都是用朴 素简洁的文笔描写真产的思想感情,真切而且传神。《五柳先生传》是诗人自撰 的小传。在不到二百字的篇幅中,以精粹的笔墨描写他的爱好、生活态度以及思 想性情等各个方面,把诗人的性格形象地勾画了出来。《桃花源记》也不地三百 多字,却生动地展现了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令人悠然神往。此外,《与子俨等 疏》追叙生平的思想与经历,笔端饱含感情;《自祭文》对自己一生的行事,毫 无悔恨之意,表现了诗人的骨气;《祭程氏妹文》也写得凄恻感人。 陶渊明的辞赋继承了抒情小赋的传统,但能洗净铅华,与他的诗、散文在风 格上有其一致之处。《归去来辞》是历来为人称诵的名篇。这是诗人归田时的作 品。文中着力描写了他由迷途折回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从中表现了他 的高洁志趣。篇中如“舟遥遥以轻?,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 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段,那诗人从远道归来时的愉快心情,好象让我 们亲眼看到一般。又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木欣欣以向荣,泉 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托意深远,表现又极自然。他的 《感士不遇赋》抒发了诗人对士不遇的感慨,也揭露了士不遇的原因。赋中说: “宁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已。”表现了他的耿介不阿的品格。他的《闲情赋》 则用铺排的写法表男女之间深挚的感情,从序文来看,它也是有寄托的。 第二种: 陶渊明在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开创了新的审美领域和新的艺术境界。虽然一般的玄言诗人都注意到从审察自然来体会哲理,并由此产生了山水诗的萌芽,但没有人把目光投向平凡无奇的乡村。只是在陶渊明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才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由此为后人开辟了一片情味独特的天地。他把农业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歌颂在劳动生活中包含着美的意趣,这同样是深刻的发现。对陶诗的艺术特点,前人早有定评,谓之朴素、自然、真淳。但这并不是民歌或受民歌影响的风格,而是诗人有意识的美学追求。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陶渊明的“自然”哲学决定的。在他看来,人为的繁复的礼仪破坏了社会的自然性,矫饰的行为破坏了人性的自然性,那么,诗歌在外现形式上的过度追求,也必然破坏感情的自然性。所以,他绝少使用秾艳的色彩,夸张的语调,深奥的语汇、生僻的典故。他的诗中也常用对仗句式,但多数是比较古朴而不那么精巧的,以至在感觉上并不明显。他的诗歌充满感情,但真正表现得很强烈、显得激荡起伏的时候很少,而是和冷静的哲理思维结合在一起,呈现为清明淡远的意境。这一种美学境界是前所未有而且很不容易达到的。 进一步说,陶诗语言的朴素,又并不是随口而道,毫无加工,而是高度精炼,洗净了一切芜杂粘滞的成分,才呈现出明净的单纯。他对自然的美,无疑有十分敏锐的感受,因而能够用准确而朴素的语言将其再造为诗的形象。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乡村的恬静,“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写雪的轻虚,“有风自南,翼彼新苗”写风的踪迹,都是有名的例子。 西晋诗歌追求华美、注重修辞的倾向,一方面提高了诗歌语言的表现技巧,但有时过于用力于此,而忽视了诗意的完整,造成繁冗、割裂的毛病。陶诗以深沉的思想感情和哲理为底蕴,绝不炫耀外在的美饰,所以大多通篇简洁,少作铺排,钟嵘《诗品》称为“殆无长语”。诗的意境,也总是比较完整,从总体上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某个片断吸引人。
22、P427第七节陶渊明之五L6:“……我提到陶渊明安身立命的两个重点:一个是‘任真’的品质;一个是‘固穷’的持守。”
23、陶渊明,字元亮,名潜。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
24、禅宗说境界有三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陶潜经历了一个复杂、艰难、曲折的过程,或已是到了第三境。
25、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26、所以,当古往今来众多文人,或如阮籍嵇康陷于人生困苦的泥淖中不可自拔,或如苏东坡欧阳修以五分戏谑自嘲、五分旷达开阔来排解忧思之时,靖节先生独能够以真性情、以老庄的“无为”“无所待”之哲思,归隐山林。偶尔舞文弄墨,却正如宋代诗人陈后山的《后山诗话》所言:“渊明不为诗,写其胸中之妙耳。”他自然、本真,信笔抒写胸臆,毫不矫揉造作,正所谓“繁华落尽见真淳”,无厚非南宋词人辛弃疾于《鹧鸪天》中赞其“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
27、陶渊明对后世作出了怎样巨大的贡献?陶渊明(365〜427)东晋南北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没落官宦家庭。曾祖陶侃为东晋开国元勋,官至大司马,封长沙郡公。
28、陶渊明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他为当时沉闷的文坛吹进清新的春风,开创了田园诗。不过他的伟大不仅仅是在于文学,更重要的是他高洁傲岸的情操流传于后世。这就是陶渊明的主要贡献了。
29、他的诗文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名气,但在唐宋之后,却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30、陶渊明在我国文学史上,声望卓著。他高洁的人格,赢得了后世高度赞扬。他开创了田园诗派,对后世诗人影响很大。他的散文杰作《桃花源记》,到现在还是必读的古文名篇。他笔下出了好多个成语,像:世外桃源,豁然开朗,落英缤纷,欣欣向荣等,这就可以看出他的文学功底深厚。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
31、这是我刚做完不久的陶渊明读书笔记,前一段的确是讲他的思想的,后一段是讲文字,差不多也算是艺术成就吧。将就着看看,毕竟这是我自己看过资料整理的,不是网上抄的,而且叶嘉莹先生是国学权威,在论诗方面成就很大。
32、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作风而进入更纯熟的境地,像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歌诗所能达到的高度。陶渊明又是一位创新的先锋。他成功地将“自然”提升为一种美的至境;将玄言诗注疏老庄所表达的玄理,改为日常生活中的哲理;使诗歌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并开创了田园诗这种新的题材。
33、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他的青少年时代生活贫困,但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博览群书。29岁出仕,为江州祭酒,后赋闲,继而为荆州刺史桓玄属吏,后因母丧辞职归家,在家乡浔阳开始躬耕。后在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继而转任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再任彭泽令80余日,辞官回家。42岁起,归田躬耕,直至贫病交加去世。
34、之于“固穷”,这也该是陶渊明“任真”性情的诠释之一。一般而言,人须满足生存需要才会进一步地要求精神富足,而陶潜却脱离了“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的生存阶层,甘愿饥寒交迫去保持人格、实现真我。陶潜曾写《咏贫士》七首,除第一首总起外,后六首均是书写我国历史上甘居贫困的亮节修身之士。困窘如斯,他终是在古往今来的“贫士”身上找到了慰藉和理解。叶嘉莹认为:“在中国诗歌史上,只有陶渊明是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一个诗人。”写一生清逸,开一代诗风,陶渊明,无愧于引无数后人竟折腰。
35、二。《迦陵说诗•叶嘉莹说诗讲稿》叶嘉莹(中华书局)
36、试想如果当时他没有选择“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而是继续在官场中庸庸碌碌、昏昏噩噩地过完一生,那么世上不过多了一个无所作为的庸官而已。“陶潜”这名字将会湮没在吏部那一长串官员名册中,后世那些不得志的文人也将失去一个能给自己精神慰藉的家园。
37、当陶渊明厌恶了官场的虚伪黑暗时,他改变了人生的航向,毅然选择了清贫,归隐田园,于是后人才有幸能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这些清新舒畅的诗句。
38、P59从陶渊明诗看形象与情意之关系L1:“陶渊明诗的特色是:用最简单的辞汇来表达最深微繁杂的情思。”
39、他的诗表现了淳朴的农村生活情趣,描写了恬静优美的农村风光,既表现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又表现出坚决与污浊政治决裂的情操。
40、魏晋南北期时期成就最高的作家是东晋诗人陶渊明。他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也是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
41、陶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索,如“种豆南山下”、“秋菊有佳色”等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十分精辟。
42、诗人笔下难免雕琢推敲,就是杜甫也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句,然陶诗独独跳脱修饰造作,以朴素、自然、真淳,一切自然而然、平静恬淡,为时人所不及。
43、除田园诗外,陶渊明还写过一些咏史诗,如《咏荆轲》、《咏二疏》和《咏三良》等,读这些诗,我们能感受到陶渊明的政治抱负以及他激烈、慷慨、豪放的一面。通过他的《杂诗十二首》,可以看出诗人孤独、寂寞、惆怅之情。陶渊明毕竟是饱读经史的文人,济世之志无法实现,仅仅共道桑麻是不能满足他的精神需要的。这些诗与其散淡的田园诗,恰好合成一个整体,完整地反映出陶渊明的精神境界。
44、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
45、第一,陶渊明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陶渊明的诗歌当中,对于自然感情的流露,十分的特别。
46、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我国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 • 陶渊明的诗歌艺术成就【46句精选】
- • 廉洁警句格言小学生精选61句
- • 关于青春奋斗的题目-摘抄54句
- • 二十四节气顺口溜汇总52句
- • 孔子的故事阅读指导课【好句摘抄29句】
- • 牡丹亭原文下载-摘抄48句
- • 沉重的意思【50句精选】
-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教学启示【好句摘抄64句】
- • 好文章摘抄大全加感悟-集锦135句
- • 优选表达珍惜感情的简短名言【40句】
- • 廉洁教育ppt-通用38句
- • 老子的名言警句及出处【107句文案】
- • 摘抄经典名句-143句优选
- • 精选英文的名言警句短语【74句】
- • 赞美梅花的诗句书法【优选102句】
- • 张爱玲八句经典语录-通用219句
- • 奥黛丽赫本的经典语录汇总37句
- • qq签名短句可爱
- • 优选霸气的句子简短【46句】
- • 古语伤感短句汇总76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