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词类分几种-集锦182句
1、“之”字短语,是句子成分,而非句子。如上句,“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如果去掉“之”就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而加上“之”,它就成为全句的宾语了。
2、今译“呀、啊”
3、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4、(三)乎
5、曰:“可得闻与?”(《齐桓晋文之事》)
6、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塞翁失马》)
7、多用于韵文,表示语气的舒缓或停顿,可译为“啊”。
8、有、其(译为:词头):然、焉、如、乎(译为:词尾)。(译为:......的样子)。
9、【音节助词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11、(四)兮
12、“行李之往来”这个短语作了全句的主语。
13、句中语气助词
14、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句中“说者”“听者”就是“者”字结构。“说”“听”都是动词,加上者,构成“者”字结构。意即“说话的人”“听话的人”,词性由从动词变为名词性的词组了。
15、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张溥《五人墓碑记》)
16、今译“罢了”。
17、(2)表示将然,即将要实现的事情,可译为“了”。
18、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柳宗元《小石潭记》)
19、句首语气助词
20、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伶官传序》)
2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集序》)
2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23、上面两句中“久之”的“之”是音节助词。
24、“所不欲”指不愿意做的事情。
25、表示语气的舒缓或停顿,不必译出。
26、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7、“俶尔”中的“尔”是音节助词。
28、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今王鼓乐于此无所事事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三,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相如廷斥之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前或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即可判断动词活用成了名词。这一名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如: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如: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五,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俯身散马蹄再有,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足以荣汝身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舍相如广成传舍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经常可以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如:成以其小,劣之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29、(二)“者”字结构
30、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蒲松龄《山市》)
31、今译“呢”。
3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33、(1)今译“吗”;
3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35、“昔者”指过去的时候,即过去。
36、“所思”“所忆”都指所想到的东西。
37、用在句首,有引起议论的作用。现代汉语无此用法,不必译出。
38、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39、二、句中语气助词
40、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41、音节助词
42、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淮南子·共工怒触不周山》)
43、“义”的不同。文言文一部分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即所谓“古今异义”。例如:名词“河”,现代汉语指河流,文言文特指黄河;动词“走”,现代汉语指行走,文言文指跑。也有一部分词存在程度不同的意义差别。
44、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辞》)
4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46、所谓“之”字短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之”字用于主谓之间不翻译的情况,即取消句子结构的独立性。这话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我想在这里详细说明一下。举出两个句子:
47、首先说,文言文词类也是汉语词类。文言文指古汉语书面语言,与现代汉语一起,都属于“汉语”。汉语词类,是汉语言中词的句法功能分的类。在分类方法没有区别,无论古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分为实词、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区别词、状态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此外,还有拟声词和叹词。文言文的词类与现代汉语最大的差别在于:
48、文言文词语的用法一般有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指的是一个词,本来它的词性应该是动词,而在特殊的语境当中变了词性变成了使动用法或者是名词就是词类活用,一般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语法去判断是否是词类活用。
49、三、语气助词
50、(一)盖
5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52、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赤壁之战》)
5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54、表提顿。提出人或事物,停顿一下,使读者注意后面说明或解释的部分,可不必译出。
55、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记》)
56、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57、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58、(2)今译“吗”
59、盖(表示下边说的话是一种带推测性的断定。有时可译为“大概”)
60、今译“呢”
61、夫祸患常识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62、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63、“字”的不同。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别。例如:现代汉语代词“你”,文言文用“汝”;现代汉语介词“在”,文言文用“于”。
6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逍遥游》)
65、(1)表示已然,即已经实现的事情,可译为“了”;
66、(三)“所”字结构
67、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68、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69、曰:“泯然众人矣。”(《方仲永》)
70、(1)今译“呢”
7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论文义,俄而雪骤。(刘义庆《咏雪》)
72、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73、(一)表示陈述语气
74、也(表示语气的舒缓或停顿,不必译出)
7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76、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77、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78、(一)“之”字短语
79、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80、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崤之战》)
81、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82、惟(用在年月、朝代前,表示叙事开端,可不译出)
83、《书·召诰》:“惟二月既望。(《书·召诰》)
84、兮(多用于韵文,表示语气的舒缓或停顿,可译为“啊”)一、句首语气助词
85、今译“了”。
8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87、邪(耶yē)
88、疑其改悔,乃复请之曰:“日已尽矣,荆卿岂有意哉?(《荆轲刺秦王》)
89、相当于“于“,表示语气的舒缓。
90、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91、“已而”中的“而”是音节助词。
92、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93、“俄而”中的“而”是音节助词。
94、(1)今译“吗
95、“所”字结构是指动词前加“所”字,表示名词含义的文言现象。比如说“所作所为”“所见所闻”,分别“作”“为”“见”“闻”都是动词,前加“所”字后,分别表示“做的事”“见的事(人)”“听到的事”。其中“所”字不翻译,无义。
9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承天寺夜游》)
97、二、音节助词
98、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99、表疑问:【谁、孰、何、奚、胡、曷、恶、安、焉、何哉】。
100、“今者”中的“者”是音节助词。
10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三、句末语气助词
102、句末:【平、焉、也、哉、尔、耶、矣、邪、鸣呼、而已
103、唯求则非邦也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04、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五柳先生传》)
105、夫(用在句首,有引起议论的作用。现代汉语无此用法,不必译出)
106、(2)表示解释、肯定。可不译,有时可译“啊”
107、(二)也
108、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
109、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110、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111、以下是我的回答,书说类古文词类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文体,它以书信、书表、书启等形式出现,主要用于表达个人情感、思想、见解等。在书说类古文中,常用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其中,名词通常用于描述人、事、物等具体对象,动词则表达行为、动作等动态内容,形容词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副词则用于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介词则用于表示时间、地点等关系。此外,书说类古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如谦辞、敬辞等,这些词语的使用能够表达出写信人的情感和态度。
112、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113、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屈原列传》)
114、“善术者”指“精通术数的人”。
115、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因为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116、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而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周容《渡者之言》)
117、“类”的变化。现代汉语词的性质相对稳定,而文言文词的性质常常出现变化,即所谓“词类活用”。例如“衣冠”,现代汉语中是名词,指衣服和帽子,在文言文中,基本义也是衣服和帽子,但有时候用作动词,表示穿衣服和带帽子。
118、今译“啦”
119、疑问:【谁、孰、何、累、胡、易、思、安、焉、何,哉】。
120、上面两句中“既而”的“而”是音节助词。
121、句首向中:【乃、而、亦、意、以、于、其、夫】。
122、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大铁椎转》)(二)表示疑问、反问语气
123、语气助词
124、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
125、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司马迁《陈涉世家》)
126、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127、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阳楼记》)
128、又称为语助词。文法术语,指的是一种词类,属于虚词,附着在其他词汇、词组,或是句子上,作为辅助之用。通常用于句子前、中、后,表示各种语气;或是用于语句中间,表示结构上的关系。必须附着在别的词语的后面或前面,凡是后附的都读轻声,前附的不读轻声。
129、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30、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131、“顷之”中的“之”是音节助词。
13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133、今译“吧”。
134、者(表提顿。提出人或事物,停顿一下,使读者注意后面说明或解释的部分,可不必译出)
135、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蜀道难》)
13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
137、“者”字结构是指:“者”加上动词,表示名词含义的的一种文言现象。“者”字结构中的“者”意思是“……的人(东西等)”,
138、“所得”指所得到的土地。
139、与(欤,yú,繁体字为“與”及“歟”)
14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141、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
142、“所似”即象什么东西。
14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144、“昔者”中的“者”是音节助词。
145、(四)表示感叹语气
146、依文体分为论辩,序跋、奏议、书说、赠序、诏令、传状、碑志、杂记、箴铭、颂赞、辞赋、哀祭等十三类。
14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148、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149、放句首/句中:【乃、而、亦、噫、以、于、其、嗟夫】。
150、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共工怒触不周山》)
151、〖文言虚词之助词〗
152、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僖公二十一年》)
153、今译“啊”。
154、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世说新语·咏雪》)
155、音节助词是用来凑足字数,协调韵律,整齐句式,而没有实际意义的一类助词。
156、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57、一、结构助词
158、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159、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160、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魏学洢《核舟记》)
161、(三)表示推测语气
162、“可观者”可以观赏的地方。
163、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164、“少焉”中的“焉”是音节助词。
165、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
166、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167、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68、文言文中的助词具体可分为三类,即结构助词、音节助词、语气助词。
169、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170、含有根据传闻而不十分肯定的语气,可不译出。
171、“善者”指“好的方面”,“不善者”指“不好的方面”。
172、(二)夫
17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74、句重在叙述邹忌貌美的事实,提供一种新的信息。2句是“之”字短语。表述一种情态(一般是大家都知道的),重心在“之”字短语后面的内容,及从师的风尚没有流传下来很久了。想要人没有迷惑也很困难了。
175、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信陵君窃符救赵》)
176、(一)者
177、(2)今译“呢”
178、放句末:【乎、焉、也、哉、尔、耶、矣、邪、呜呼、而已】。
179、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
180、表示下边说的话是一种带推测性的断定。有时可译为“大概”。
181、(1)今译“吗”
182、有、其(译为:词头):然、焉、如、平(译为:词尾)。(译为…的样子)
- • 文言文词类分几种-集锦182句
- • 优选职场扎心文案【22句】
- • 精选美食文案简短干净【72句】
- • 初中语文句子排列顺序技巧-127句优选
- • 优选小吃美食文字文案【95句】
- • 茶叶店开业促销文案优选汇总28句
- • 开业文案宣传茶店
- • 从句式角度赏析赤壁赋第一段-通用39句
- • 草莓冰淇淋文案-通用72句
- • 餐饮店新店开业邀请函文案154句
- • 新店开业朋友圈文案知乎【24句精选】
- • 汉语中的主谓宾概念-推荐46句
- • 抹茶主题文案精选48句
- • 奶茶开业广告宣传文案-集合41句
- • 情感语录搞笑文案-推荐46句
- • 主谓宾例句语文
- • 英文文案长篇励志精选31句
- • 有关廉洁的文案150字左右【26句精选】
- • 前任看了会哭的文案-摘抄43句
- • 怎么提取句子主干-集锦38句